突发事件中政府须做好舆情引导

突发事件中政府须做好舆情引导

重大突发事件中舆情发展的基本规律

舆情传播的快速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舆情借助各种媒介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迅速聚集和散播。尤其是新媒体时代,借助互联网和手机终端,舆情信息发布、分析并无严格的审定程序,舆情传播更为便捷和快速。与此同时,依靠传统媒体作为信息发布主渠道的政府也受到了来自新媒体信息发布快捷的挑战。

舆情引导的首位性。舆情的传播有“沉默的螺旋”特征,即先入为主的信息抢占舆论高点后,会不断刺激相同意见的表达,形成优势话语,迫使反对性意见处于劣势,最终自动失声。因此,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机关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发布信息,晓谕社会,引导舆论走向。

参与主体的多元性。重大突发事件因其危及公共安全,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各个阶层、利益群体的广泛关注。随着公民参与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意愿的增强,各个参与主体通过网络舆论场、口头舆论场等进行利益诉求表达,通过平等交流和讨论,促使舆论热点快速形成和关注范围更加广泛。这为政府有效引导舆情增加了难度。

谣言的多发性。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公众对信息了解的不对称为谣言的生长提供了空间。当谣言盛行时,必然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直接导致真实舆情被冲击、隐匿。谣言一旦成为主流人群的意识和观念,势必扰乱人们的视听,影响社会的稳定。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府必须警惕谣言的冲击,如果在某些问题上模棱两可或保持沉默,便会引起公众的猜疑,为谣言的产生、传播提供温床或社会土壤。

舆情传播的蔓延性。随着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舆情传播的社会影响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得以持续并成为普遍性社会认知。特别是当焦点议题得不到控制,原有问题未得到解决,责任归属含糊不清时,这种蔓延持续的时间更久并有可能再次引发新的舆情高潮。为了抑制舆情的深度蔓延,政府要在防范舆情结果恶化、消解公共舆论诉求和重构责任主体形象三个方面努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