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信息化战争,得数据者得优势,我们要对世界新军事革命态势保持充分的战略敏锐,认清体系作战基于数据决策指挥的特点,聚力抓好作战数据建设,善于将数据优势转化为决胜优势,牢牢把握“数据战争”主动权,确保有效履行强军兴军的历史使命。
需要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现代战争形态变了,作战方式变了,我们的战争思维和作战理念必须与时俱进。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战争的信息化程度越高,对数据的依赖性也越强。我们要重视解决制约数据建设的问题,以数据建设进程推进信息化建设转型速度,以数据建设成效提升信息化转型质量。
认清数据库建设重要性。孙子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采集作战数据是一项基础性战备工作,平时下足功夫,战时才能抢占信息优势。一些单位抓数据库建设“干打雷不下雨”,采集数据停留在口头和报告中,说多做少;有的训练搞得热热闹闹,数据采集“缺斤少两”;有的是过去的“老数据”“洋数据”,与作战需求出入较大。我们要充分认清数据的重要性,增强基于数据指挥作战的意识,把数据采集当作打胜仗的关键来抓,通过各种战场感知平台获取各类作战数据,推进战斗力标准精细化落实。
及时更新数据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作战数据是一项动态建设、不断变化的工程。作战数据完备时鲜,决策指挥就耳聪目明,打起仗来有底气。数据陈旧、信息过时,放置久了就会“发霉变质”,在战场上胡打乱撞,处处受制。有的部队参加实兵对抗演习,用过时数据辅助决策,获取重要信息不够,研判关键信息不准,稀里糊涂打了败仗。刘伯承元帅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作战情况越复杂,对其时鲜性要求也越高。要保证作战数据的鲜活有效,必须摒弃“一劳永逸”的思想观念,实时收集更新作战数据信息,掌握最精确、最时鲜的“数据子弹”,有效破解“战场迷雾”。
解决重采轻用、应用乏力的问题。数据重在运用。有些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建时重视,用时忽视”;有的数据表采集一大摞,存储加载不及时;有的数据库装的东西多,审校共享拖拉延迟。这些重采集轻使用的问题,影响了数据使用的效益。在大数据引领时代发展的大环境下,挖掘运用缺乏深度,作战数据就仅仅是信息;深入挖掘分析,呈现的就是作战规律,产生极大作战效益。要解决应用不力的问题,必须增强“能打仗、打胜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数据标准立起来、落下去,引导“大数据”向“深数据”拓展,在“谋数据”中开启战争制胜之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