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谈中秋节的文化意义(4)

摘要: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其重要程度仅次于春节。中秋节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它包括许多民俗文化活动,例如,中秋节祭祀月亮,合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等等。这些民俗文化活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又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全面地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深入细致地探索中秋节的含义,对于我们认识传统,认识我们的生活,认识生活在传统之中的我们自己是非常必要的。

四、赏月

中秋节不仅是一个祭月的宗教性节日,合家团圆的伦理性节日,还是一个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性节日。中秋之夜,秋高气爽,遥望长天,明月皎皎,纤尘不染。宁静如水,完美而圆满。这是月亮最美丽的时刻。此时此刻,亲朋好友相邀赏月,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雅致。

中秋赏月习俗,由来已久。据《晋书》记载:晋代已经出现泛江赏月的习俗。到了唐代,举国上下风行赏月。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杨贵妃在中秋之夜来到太液池边,临水赏月。文人墨客相邀赏月,饮酒赋诗,彼此唱和,更是一件雅事。[此处可以加一些赏月古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多次邀集朋友,一同赏月,并即兴赋诗,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又如白居易还曾和朋友们在洛河赏月,其《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友玩月》和裴夷直《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就是这次赏月活动中彼此唱和之作。

宋代赏月风俗有更大发展。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意思是说,中秋之夜,豪门贵族在装饰一新的高台或水榭之上赏月;普通人家则争抢着登上酒楼赏月。一边赏月,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临近皇宫居住的人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能听到皇宫之中不时传来悠扬的乐曲,可见皇帝同样不肯错过中秋夜的良辰美景。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更加详尽:“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于铺席之家,亦登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至于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宵不绝……”。大意是说,中秋之夜,豪门大户或者登上高楼赏月,或者在宽阔的水榭之上大摆筵席,并有歌舞助兴;小康之家也要安排家宴,合家团圆。即使是非常穷困的人也要买酒痛饮,不肯让中秋夜白白过去。人们一直玩到深夜。

古人把中秋之夜游玩散步称为“踏八步”,其游玩兴致之所以如此之高,也不仅仅为了赏月,还为了防止疾病。[见《经锄堂杂志》:“南北风俗,中秋夜士女出游,名‘踏八步’,以却病。”]

赏月是人类对于自然美的关注。通过赏月,我们人类的精神生活会得到极大的丰富。古代诗人们留下的大量关于中秋赏月的诗歌最真切地揭示了这一点。例如,宋代不仅有大量赏月的诗作,还有不少赏月的词。大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就是中秋词中的千古绝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排挤,生活上也不称心。中秋之夜,饮酒赏月。一轮明月,为大地洒满了清光。诗人沉浸在月光中,领悟到人间的悲欢离合正如天上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自然而然,于是渐渐摆脱了个人心中的忧愁,整个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他不再抱怨个人的种种不幸,反而为普天之下所有人祝福。

中秋月的美丽,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恩赐。沐浴在她的光辉之中,我们的精神将得到一次彻底的洗涤,我们的灵魂将因此而升华。正如南宋词人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所说:“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意思是说,在月光照耀下,整个宇宙和诗人的内心都变得清澈纯洁。《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描写林黛玉、史湘云中秋之夜在凹晶馆临水赏月,对此更有精妙体会:“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月光不仅使她们“神清气净”,还激发了她们的诗兴,以致吟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样的好诗句。

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具有美学意义的一个传统节日。它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

相反,在古代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是一个终身不嫁的处女。有个猎人偷看她沐浴,结果被她派狗把猎人咬死了。因此,在西方传统观念里,月亮、尤其是圆圆的月亮是不可看的。他们认为,看了圆月会让人发疯。由此看来,能否欣赏月亮,还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相互区别的一个文化特征。

总之,中秋节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我们前边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全面地认识中秋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思考。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