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应在深刻总结自身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借鉴美国等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经验,加强应急管理的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
树立“一体化”的应急管理建设目标。一体化既是应急体系规划的重要思想,也是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加强应急体系一体化建设是由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性质、特点、目标和任务所决定的。应急管理的系统性特点是加强应急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动力,目前,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灾害管理体系规划(应急管理体系规划)中都非常注意运用“一体化”方法促进应急体系建设;在应急体系建设中应兼顾“平战结合、平灾结合”,逐步实现国家安全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的兼容,这是应急管理工作性质和合理配置国家资源所决定的;充分考虑未来突发事件风险,须将各类重特大突发事件风险,以及当前与未来风险一体化考量,合理确定应急体系的建设规模、重点和进度;基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来考虑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公民、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组织机构的能力建设,都需要融入到应急体系建设中,逐步解决应急管理资源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行业部门急于自我发展、而对应急管理体系整体考虑不足的问题。
把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研究加强我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的建设,既要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又要注意发展应急管理技术,逐步建立各应急管理阶段、各行业管理部门间、平灾、后方调度与现场指挥、军地间全国一体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加强应急管理体制的整体设计,建立或指定中央应急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的平灾结合、平战结合的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整合和优化利用应急资源;研究设立“公民保护与应急救援部”,研究逐步推进应急力量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研究优化和合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防、地震、公安消防、民政救灾、水上救援等有关机构,构建立体化、全天候、多灾种的应急救援体系,重点加强公民保护、监测预警、综合救援服务、人民防空、志愿者队伍救援指导等执行和监督职能;加强对应急服务的研究,把应急服务作为政府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能,促进基本应急服务的均等化;建立国家重特大突发事件事后评估制度,以促进对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救援等环节的总结与回顾,也是对应急指挥与调度、突发事件响应效率和效能、关键决策、多部门协调与配合、资源整合与使用等重点工作的规范性梳理和评估;建立“战略前视”制度,对未来20—50年可能影响国内安全的人口、气候变化、恐怖袭击、核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进行前瞻性、综合性、权威性研究,为制定国家应急管理相关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注重应急准备工作的系统研究和微观设计。需把风险分析与评估、预案制定、资源保障、培训与演练、总结改进、预案重新修订作为“应急准备能力循环”中的有效链条,以真正促进政府应急准备工作的系统优化:以科学的风险分析与评估作为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准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以有效实施和支撑应急战略、规划和应急预案为目标来加强相应的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以规范化、制度化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结合突发事件应对的实际工作,来测试应急预案;系统总结和分析应急演练、实际的突发事件应对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作为改进和重新修订应急预案和资源评量的科学依据;加快建立重特大突发事件战评制度,科学、快速总结重特大突发事件中的教训和经验;加强应急管理队伍的资质和资格建设;加快研发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评估、脆弱性分析等技术工具,确保各地、各部门、各领域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