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成为新型智库建设排头兵(3)

大学应成为新型智库建设排头兵(3)

大学体制创新的重要契机

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的特色,表现在:一是知识生成器;二是观点孵化器;三是政策转化器。相应的,高校体制创新的指针,就是这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知识生成、有利于观点孵化、有利于政策转化。

体制创新的方向:科研机制服务政策咨询。知识是政策的母乳。中国的改革,面对的是亘古未有的世界性难题:十几亿人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可以说,中国是人类的实验室,高校是中国的实验室。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之所以特色,之所以走新型发展之路,就是针对中国在人类历史上正在开辟的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而言。因此,高校科研机制应加快改革以符合大数据时代要求,更好服务于政策咨询。

体制创新的动力:政府采购引领基地建设。基地是观点孵化的母体。真正的观点来源于学术研究与科学实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就承担这两方面任务。应树立政府采购思想,引领基地建设向智库方向转型。

体制创新的要求:人才机制服务智库学者。具备条件的高校学者可牵带其他老师,培养政策敏感性,帮助他们完成学术到政策的转化过程。实验室、课题组可成为政策孵化器。高校可尝试从企业、基层引进人才,推动学术研究接地气,通过校内协同创新和强强联手,与中央国家机关合作,创造让智库型学者脱颖而出的更畅通、更便捷的机会。

不要辜负我们的时代。高校改革、智库建设,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发展需要,引领高校智库建设,大学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正在经历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研究智库联盟、智库银行可行性,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之路。另外,加快建设中国智库的共享基础体系建设,如数据库,也是至关重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