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三五发展若干“理念”的思考

关于十三五发展若干“理念”的思考

人类正处在一个未曾经历的新时代。熟悉的正在变得陌生,愚昧的正在走向文明。中国正处在1919年现代史开启以来“第三波转型”的历史起点。新时代、新征程,以及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需要有新理念。

人本导向,应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理念。“人本导向”针对的是“物本导向”;“人本导向”针对的也是“官本导向”。它不是水中月,镜中花,不能把它变成空洞的口号,而应成为新阶段的切实行动。在规划的各个方面都应体现人本导向的“新思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三五”期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经济角色定位是一个绕不过的问题。虽然中央已经明确界定,但是在理念和实践中并没有解决。按照有人提出的政府“驾驭论”这个思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讲的“市场决定论”势必大打折扣,“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将继续惯性运作。对此很难不让人产生忧虑。应秉持“市决政用”之理念。

对于创新驱动不能做“单向度”的理解。要有全面的把握,我称之为“双驱动”:一则,通过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二则,通过创新,驱动人自身的发展。新的科技力量正在催生一批新人。要让每一个创新者“心灵放飞”,促进一代新人的成长。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以更大步伐地走向世界,在未来与外部世界更加紧密的交往中,如何在坚持“文明多元”、“文明平等”以及处理好“文明融博问题”的基础上寻求“文明包容”,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更加严肃、更加迫切地摆在中国人面前。

2015年6月,笔者在写完《人本型结构论》一书之后,来到东北山区某小镇,静心读书和思考问题,其中包括思考中国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问题。

人类正处在一个未曾经历的新时代。熟悉的正在变得陌生,愚昧的正在走向文明。以“大(大数据)、智(智能化)、移(移动互联)、云(云计算)”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正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本趋势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潮流,在封死“修昔底德陷阱”后进一步迅猛发展;以追求公平、正义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潮流,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春潮涌动。环顾世界,虽有局部冲突(文明的或非文明的冲突),但和平与发展仍是这个世界的主题。

中国正处在1919年现代史开启以来“第三波转型”的历史起点。第一波1919年-1949年社会制度转型已经过去;第二波,1978-2013,经济体制转型,虽然还没有全部完成,但以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则从更广阔的层面,开启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全方位转型也即“第三波转型”的新征程。十三五期间,恰好处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节点上。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2016-2020五年虽然只占千分之一,但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在这五年中,中国将实现两千多年前《礼记-礼运篇》曾朦胧描绘过、而由中共十六大给予科学内涵界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一个100年(1921-2020)任务将在十三五期间完成,而第二个100年(1949-2050)的历史任务也将接踵而至。继往者之业绩,开来者之新局,乃是十三五规划期最显著的特征。

新时代、新征程,以及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需要有新理念。那么,应该有哪些新理念呢?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