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全观:安全文明新范式

大安全观:安全文明新范式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与国内安全形势出现诸多变化。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愈来愈难以区分,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相互影响,安全威胁来源复杂,安全治理困难。从这个角度讲,世界需要一种超越西方安全观的新的安全文明范式。

大安全观的提出:中国责无旁贷

提出大安全观的责任必将落在中国肩上。首先,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与西方世界的互动中,中国已经证明有能力提出与西方不同的解决方案。在世界性的安全难题面前,中国应该贡献一个历史古国的智慧。其次,中国的发展已经使中国从一个内陆型、地区型的农耕国家转变为一个全球性、开放的现代工业国家,中国自身经历的历史转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也要求中国对世界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对中国而言,过去我们经常强调中国解决好自身的问题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实际上,现在,我们需要升级这个概念,不仅要解决好自身的问题,还要解决好世界问题,世界安全了,中国才能最终安全,否则,安全将是不可持续的。在此背景下,中国应适时提出大安全观这一概念。

所谓大安全观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安全共享,即超越集体安全、安全联盟,倡导相关国家共同分享繁荣,也共同分享稳定。以东亚地区为例,“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做法必不可持续。二是安全共担,即共担安全责任。以一己之利,破坏安全大局,必须得到有效制止。三是安全共建。以海上安全通道为例,这不仅事关相关海域国家安全利益,也事关域外贸易体切身利益,必须共同建设、维护好海上安全通道的安全。四是安全共赢。这是新时代可持续共同安全观的典型写照。任何国家的安全,都不能建立在别的国家不安全的基础上。安全共赢就是要实现“我的安全也是你的安全”制度安排,让各国共享安全梦。总之,大安全观是一种新的安全文明范式。

总体安全观是大安全观的具体实践

如何构建大安全观这一安全文明的新范式?首先是要超越自身,不是回到朝贡体系,也不是简单地惠及天下。其次是转变旧有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的安全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全球问题带来的,一类则是不可持续的安全观念造成的。转变旧的安全认识,其具体包括:将和平与安全混为一谈,但和平不意味着一定安全;认为安全建立在对方不安全的基础上;和平稀缺且不可持续等。

2014年是中国安全文明观阐述的契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从国内层面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是应对大安全挑战的时代呼唤,是进行安全体制顶层设计和安全战略升级换代的需要。从国际层面而言,中国倡导的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逐渐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但没有安全共同体支撑,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是不坚固的。

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了对西方的三重超越:从起点上超越新旧二元对立;从内涵上是与发展对应的安全,而非与和平对应的安全;从原则上,分享、包容、可持续是安全文明新原则。总体安全观的提出不仅丰富了中国安全思维,也是中国在安全领域国际话语权建设中的又一重要步骤。展望未来,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中国将不断增加国际公共安全产品的供给能力,以打造平安中国,建设和谐世界。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和平发展、倡导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大安全理念的具体实践。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