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全观:安全文明新范式(2)

大安全观:安全文明新范式(2)

总体安全观彰显中国特色和平观

最近25年来,中国从未对外使用武力,是世界大国中唯一的例外。国际社会公认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成功的。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还能持续地和平发展吗?在领土、领海主权争端中,中国会不会使用武力?中日是否会爆发战争?中美是否会发生权力转移冲突?总体安全观彰显的中国特色和平观恰恰回答了当前国际社会对上述问题的关切。

首先,和平是相互的,并非套在中国头上的“紧箍咒”。中国和平发展的前提是别的国家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了实现持久和平,中国不可能放弃非和平的选择。其次,和平是总体的,局部冲突不影响中国和平发展。解决领土、领海主权争端,中国不倾向于使用武力,但如果中国被迫卷入冲突,也不意味着中国放弃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再次,和平是动态的,需各方小心呵护。各国不仅要深刻反思历史,小心建构和平,还要增强自主和平能力,通过合作、交流构建和平的经济、社会与观念基础。

基于此,中国的和平观包含以下三原则:(一)和平的互惠性原则。和平如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必定是脆弱的。中国始终不渝地倡导互利共赢,通过合作解决资源、能源稀缺问题,从而避免走西方列强老路,坚信只有同时有利于各方,在平等基础上建构和平,才能实现积极和平。(二)和平的包容性原则。中国倡导包容全体利益攸关方,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在内的总体和平。(三)和平的非强制性原则。中国倡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内心播下和平信念,通过签订和切实遵守《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非强制性制度安排,实现可持续和平。

以国家安全观为例,中国外交已进入自信、自觉的新阶段。以大安全观为核心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安全文明,超越了西方二元对立式安全文明,超越了西方国家“国强必霸”的逻辑与冷战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国际话语权。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