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特展推动传统文化复苏(3)

故宫特展推动传统文化复苏(3)

【启示与思考】

无论是“故宫跑”,还是彻夜坚守,都说明人民群众多层次文化消费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一张张故宫参观门票,散发着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渴求的热度,承载着“取之于民,反哺文物、弘扬传统”的责任,也印证着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拉动内需的时代课题。提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品质,使更多国宝通过多种形式接近大众,时不我待。

让“精品”走近大众,首先要有市场意识,研究供需形势。比如,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提供珍品文物展出的环境、安全等条件的情况下,各路国宝能否多出来亮相些时日呢?真迹无法经常展,复制品能否更靠谱,印刷品能否更清晰,满足消费者对文化精品的审美需求呢?

让“精品”大胆走向市场,还需要加强产权保护。目前,文化产品盗版现象仍然存在,许多普通消费者仍缺乏尊重原创的意识,“精品”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从立法实施到管理监督,还有很多工作亟待完善。

让“精品”更好地服务大众,还要善于借力 “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和营销手段。如今,走进博物馆看展,手机扫描展品二维码即可听到讲解;“来自故宫的礼物”等文化创意产品借助电商平台远销海内外;网络众筹可以拍出“大圣归来”这样制作精良的动画电影……在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只有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文物才能摆脱仅仅作为宝物的狭隘“身份”,成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被世代传承。我们拥有五千年的文明,拥有世人羡慕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幸运。而运用市场经济思维、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传播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的内涵,既是我们作为文化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我们作为文化继承者的责任。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