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建设“双一流”,需在破与立中蓄力前行(2)

高等教育建设“双一流”,需在破与立中蓄力前行(2)

在学校制度建设方面,重点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随着各大学章程的逐步公布和确立,学校有了自己的根本大法。可以说,章程的发布,结束了大学无法可依的混乱状态,从此有了依归。然而,这一大法能否有效,关键看落实。同时,还要不断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试图靠一部章程就把学校治理得井井有条是不现实的,充其量章程只能起到统领的作用,在具体环节上,仍需要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健全各种机制,使章程成为“活法”,使大学的内部治理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为建设“双一流”的目标提供制度保障。

在重点建设领域,则应实现关键环节的突破。近年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管理、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出现“经费使用难”、“成果转化难”等问题;在科研评价方面,唯论文是瞻,过于看重论文数量,疏于论文质量,不重视成果转化,致使大量科研成果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甚至与现实脱节。出现这些问题,严重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必须出狠招,出实招,打破这种局面,为建设“双一流”目标扫平道路。

在社会参与和国际战略合作方面,要逐步打破目前教育系统自说自话格局,加强合作、交流,避免形式化,要建立常态化机制,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切实发挥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的第三方作用,客观地、真实地对学校的质量、水平等情况进行评估,避免“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在“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战略合作中,要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话语权、主动权,逐步改变“跟着走”的被动局面,变为积极引导的“牵头者”,以为建设双一流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破”与“立”辩证统一,《方案》既破,又立,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在“立”的方面,《方案》重点抓住了五大建设任务。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将教师摆在五大建设任务之首,凸显了教师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

我们经常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也就是说,大学的关键是大师,而不是大楼。那些把大学简单地理解为有很多漂亮的大楼,动辄就上项目、扩校区的简单做法是何等的肤浅!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要的就是要有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而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所在。没有一流的师资,无论拥有再多的大楼,也是无济于事的,也永远会被排除在世界一流大学门外。

那么,有了一流的师资,就一定是一流大学吗?个人认为,不一定。检验一所大学是不是一流的?最关键的还应看她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是第一流的。大学,无论怎么改变,都是一个育人的机构,立德树人是她的本职,也是最根本的任务。因此,对于大学而言,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动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和造就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而这是大学永恒不变的主题。

然而,中国的大学要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还需要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争取更多地国际学术话语权。如果我们大学里教授的,更多是“拿来主义”的东西,更多的是舶来品,那么,我们还是与世界一流大学无缘。推进中国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需要建构自己的学术标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和学术标准体系。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大学必须突出中国特色。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