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作战,政治工作如何服务保证战斗力(2)

信息化作战,政治工作如何服务保证战斗力(2)

信息化作战政治工作组织实施的内在要求

信息化战争相对机械化战争,制胜机理最显著最本质的变化在于技术形态信息化、作战对抗体系化,信息流聚合主导物质流能量流。我军政治工作作为军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战争制胜机理变化的客观需要,从指挥观念、组织形式到运行机制、方法手段等进行创新变革,推动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用数据链加固生命线,以信息力强化生命力。

适应信息化作战政治制约、多方联动的特点,政治工作在筹划指导上必须关照全局、把向控局。战争的政治属性,从根本上制约着军事目的、力量规模、策略选择和战局发展。我军战时政治工作是党在军队作战期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根本任务是保证党中央、中央军委战略意图在作战行动中的贯彻落实。组织开展政治工作第一位的是,强化官兵尤其是各级指挥员的政治意识、全局意识、号令意识,坚持把实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战略意图作为最高目的,把贯彻执行习主席和军委命令指示作为根本要求,坚决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战略目标,叫打就打、叫停就停,不盲目追求单纯军事效果,开好局、控好局、收好局。

适应信息化作战体系对抗、要素集成的特点,政治工作在组织指挥上必须融入体系、一体实施。信息化作战依托信息网络融合各类作战要素、单元和系统,其能力的形成依靠于体系结构的耦合度。政治工作只有融入大体系,结合、贯穿、渗透到作战各领域全过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要强化结构功能上的“融”,适应扁平化模块化合成化要求,做到与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相契合相衔接;强化决策指挥上的“融”,改变以往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决策指挥模式,做到与军事指挥同步研究、部署和展开;强化组织实施上的“融”,紧贴作战任务和进程,做到任务一并下达、情况一并反馈、计划一并调整、绩效一并评估,保证与军事行动交融交互、相辅相成。

适应信息化作战信息主导、网聚效能的特点,政治工作在运行方式上必须基于网络、数据支撑。信息化作战制胜的核心在于夺取制信息权。在大数据时代,必须探索形成“政治工作+信息网络”的新模式,努力实现由“网下政工”向“网上政工”转变,占领信息网络主阵地,抢占网络政治工作制高点;由“传统政工”向“信息政工”转变,善于依托信息手段开展政治工作,借助信息网络自动检索、智能识别、辅助决策等功能快速获取、分析和处理思想信息;由“粗放政工”向“精确政工”转变,重视政治工作作战数据开发运用,动态更新完善作战数据库,实时掌握官兵思想心理反应、战伤战损补充、战场纪律执行等情况,为决策指挥提供科学可靠参考。

适应信息化作战全维立体、无疆无界的特点,政治工作在内容手段上必须拓展领域、借力增效。信息化战争作战空间由“三维立体”向“多维一体”转变,战场范围由“物理领域”向“认知领域”延伸,需要强化大政工理念,构建点线面有机统一、全维全域覆盖的政治工作网络。要形成主体合力,打通各层级各部位政治工作指挥、组织、协调等环节链路,实现纵向贯通、横向交互、整体联动;形成全员合力,发挥联合指挥机制“粘合”作用,发动作战、情报、侦察、预警、保障等各要素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军地合力,通过健全政策制度、明确军地职责、完善协调机制等方式,把部队、家庭、社会衔接起来,汇聚同心同向的强大正能量。

适应信息化作战瞬时交战、以快制快的特点,政治工作在时机时效上必须因时而动、以变应变。机械化条件下的作战是“大吃小”,信息化时代的作战则是“快吃慢”。未来作战特别是海空交战,时空转换快,攻防节奏变化快,战场态势发展快,“胜一筹”关键在于“先一筹”,把握良机重在抢占先机。应当充分预研预置,根据总体作战目标,分析研判作战中可能发生的复杂困难情况,研究制定预防和果断处置的对策措施;优化工作流程,利用指挥网络平台功能,加强上下贯通、左右联系,减少层级、精简文电;注重靠前指挥,政治干部深入战位、深入官兵,化整为零、见缝插针,及时有效地处置危急情况、化解矛盾问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