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如何在区域协调中实现平衡发展 (3)

“十三五”时期如何在区域协调中实现平衡发展 (3)

主体功能区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手段

记者:针对上述问题,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建议,并提出:“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优化开放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防治‘城市病’,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请问什么是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

樊杰:主体功能区,就是要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基本形成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发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方面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

对于每个地区而言,作用是多方面的,功能是综合的。比如说我国东部地区,它是支撑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地区,是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这是它的主要功能;同时,若着眼资源环境系统,我国东部地区在海岸带的保护、海陆统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具有生态和环境意义的其他的功能。比如说我国西部位于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承担着生态环境保育、为下游地区以及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生态屏障的功能,同时这些地区也需要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也承担着促进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责任,从而在经济方面也有许多其他的功能。在进行空间规划的过程中,科学认识、合理培育、充分发挥各个区域的综合功能,是开展任何一个空间规划的重要出发点。由于每个发展阶段国家发展的目标取向不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所不同,所以,一定时期中每个区域的角色、地位和作用、要发挥的功能,是相应的差异的,是同这个时期国家所设定的主导目标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紧密相关的。

根据是否成为重点承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两大类区域。一类区域的主要功能就是要承载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活动,我们称之为开发类地区。另一类就是不适宜在未来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我们就称之为保护类地区。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词“开发”,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开发”指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活动。这两大类区域又可以细分。其中,开发类区域可以分为两种区域,一种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经济水平高,城市群发育程度高,我们把这种开发类区域称为优化开发区域。另一种区域是未来人口集聚、推进工业化的重点地区,目前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像沿海几大比较成熟的城市群区域那样的发展程度,但具有一定的国土空间开发基础,具有进一步集聚人口和发展工业的条件,称之为重点开发区域。中原城市群就是具有国家意义的重点开发区域。

与此相对应,保护类区域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具有全国意义的重要生态功能,或者是生态脆弱程度比较强的区域,这些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人口集聚和工业化,我们称之为限制开发区域。还有一种区域是禁止开发区域。在国家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发布的文件里,明确指出禁止开发区域就是国家依法设立的各类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等,这些区域都是禁止开发区,不允许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活动。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就是要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进行空间的整体部署和组织。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