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建设能否提升乡村教育质量?(4)

标准化建设能否提升乡村教育质量?(4)

每一所乡村学校都能建成优质学校吗?

记者:在许多人看来,标准是一种底线和兜底工程,标准化建设应该是建设“合格学校”的标准。而用标准化建设促进乡村优质学校建设,应该如何理解?

张新平:引导乡村学校办成优质学校,是强调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主旨。具体言之,其主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充分认识和挖掘乡村学校的优势。只要静下心来耐心地寻找,就不难发现每所学校都蕴藏着内在的发展潜能,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势和长处。这些优势、长处,既可以表现在师资和生源方面,也可以体现在教学与管理方面;既可以通过学校拥有的各种物质资源表达出来,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制度、文化等精神资源体现出来。

二是提升乡村学校的合作能力。学校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合作体系,各项工作都是在人们的共同协作过程中进行和完成的。教职员工合作意识的强弱与合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质量。合作是教学活动成功开展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工作旨在追求的重要目的之一。

三是推动公平和质量建设。乡村学校必须培植一种致力于公平的组织文化,保证和落实师生员工的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学校质量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情境性概念,提升学校质量,意味着学校要把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和确保每位学生成功上来,需要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四是强化在改革创新中贯彻“育人为本”的方针。学校组织的特殊性与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学校工作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但是坚持“育人为本”并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任务,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和关心。只有激发学校各个层面的改革创新愿望,同时在学校育人目标和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多个方面开展创新型探索和转型性变革,“育人为本”才可能有效实现。

记者: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这也就意味着要将每一所乡村学校建成为优质学校。这有可能吗?

张新平:有可能。但是,在推动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当中,要特别防止简单模仿一些城区学校的做法,要防止片面走到“超大规模”的道路上去,要充分挖掘乡村学校的办学优势,增强乡村学校的发展自信。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通过广泛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构建教育信息化平台,可以加速推动乡村优质学校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而重点是“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记者:乡村学校在发展思路上要做哪些转变,才能更好地提高质量?

张新平:要将每一所乡村学校都建成为优质学校,最紧要的是要转变我们既有的学校发展思路,从传统的以“学校改进”为主的方式转向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的路径上来。只有如此,乡村学校在改革发展中才不会垂头丧气、灰头土脸,才会充满激情和活力。

大体上讲,“学校改进”肇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它本质上属于一种聚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校建设路径。从其假设上看,“学校改进”抱持着一种问题中心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将学校及其全体人员视为一系列的问题,学校领导者的作用体现为发现症状、探讨缘由、分析问题、提出可能的补救措施,进而拿出相应的诊治方案。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问题”成为了学校改进路径的核心特征。学校改进一方面推动了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另一方面又阻碍了义务教育学校向优质卓越方向的发展,束缚了学校组织的能量释放与潜能开发。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