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须落实到公民道德建设上

核心价值观须落实到公民道德建设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需要积极倡导、大力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意味着价值观建设的重点从理论建构转到了实践建构的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建构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最迫切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到公民道德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需要积极倡导、大力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意味着价值观建设的重点从理论建构转到了实践建构的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建构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最迫切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到公民道德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需要落实到公民道德建设上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只是停留于空泛的理论或空洞的口号,而必须要进入社会现实生活、落地生根,在社会生活中切实地发挥价值规范、价值导向与价值整合的效能,从而由单纯的价值观范畴转化为人们日常的观念和行动,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实践生活准则、转化为人们的日用常行。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重在建设,现实的伦理生活和道德风尚,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信念系统形成的地基和建设的主要抓手。

如果说这一点很好理解的话,那么接下来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到实处,要进入中国的现实社会生活、发挥实际的社会功能,就必须要贯彻到公民道德建设中去呢?这就涉及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特质和要求,以及现代中国所面临的根本文化任务的问题。

任何一个社会,想要保持持久的稳定与繁荣都需要一个牢固而明晰、得到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遵从的文化价值秩序的支撑。对于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全面转型为现代社会的我们中国而言,文化上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适切于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建构起符合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特点与要求的文化秩序,尤其是作为文化秩序之核心的价值信念系统。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质之所在。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中国社会与传统中国社会相比已有很大不同,它在结构和基本运作方式上已经发生了所谓的“公共性转型”。传统中国的社会生活在结构上以私人性的生活和交往活动为主体,社会运作主要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和中心来进行。从人们交往时的相互称呼也可以看出,家庭中的角色是一个人最主要的身份,所有人都主要是以某个家庭的特定成员来参与社会生活的,即使入仕为官也仍然如此。所以传统中国社会本质上是私人性而非公共性的。中国传统的主导价值信念系统也就主要基于私人性社会生活的需要,主要作为私人生活的价值规范和道德要求在私人生活领域内发挥作用,依据它所构建起的人的道德品质也主要是私人性的所谓“私德”。

现代中国社会则不然,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不断朝着公共性的方向转变,公共的交往活动、公共生活已经逐渐构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主体和每个社会成员个人生活的主要方面,公民已经成为现代中国人最主要和首要的身份。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现代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必须首先着眼于料理公共生活而非私人生活,必须以某种方式进入到公共生活中,作为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价值尺度、道德原则和品质要求来发挥功能作用,去构建人们在公共生活、公共交往活动中所需要的优良品质,亦即“公德”。可见,正是现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特质和要求决定了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内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