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重塑政府治理模式的新课题(2)

“互联网+”:重塑政府治理模式的新课题(2)

政府面临四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业态的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无法逆转的事实,那就是互联网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以及对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作为治理主体行为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电子商务、电子社会治理事务、对于公共管理、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对于法治政府的建设、都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新课题,政府需主动积极应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莫于川教授表示。

从参会者普遍的观点看,政府在使用互联网技术给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更优政府治理的同时,主要还面临以下四大挑战:

首先,重塑自己边界,即政府要注意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就需要把一些职能还给市场和各类社会组织。比如一些竞争性行业的发展,应该交给市场去做,效率可能会更高;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或团体活动可以交给各类社会组织去做,而并非由政府直接操作;等等。而涉及国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弱势群体保障等事项,应由政府协调或直接落实。

其次,重塑自己的治理机制,包括建立完善的公权审批、执行制度,并完善公权使用的监督、制约机制,以高效地惩治腐败、预防腐败的发生,实现民主、和谐、高效的政府治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助理周汉华研究员认为,“一是‘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冲击广泛。”各国政府在管理、立法方面,都存在滞后于技术的进步和商业模式不断推出的问题。

“二是给生产方式带来的冲击。”周汉华说,“互联网的出现,最大的争议在于各种中间平台,供给方与需求方都要通过这里完成交易。这就改变了生产和消费的方式,给政府提出了管理方面的挑战。”

“三是给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冲击。”周汉华说,“共享经济、网络协同和众包众筹等所创造的新模式、新业态,将产生一些全新的组织类型及个人与组织关系模式,改变和重塑传统社会结构,形成新的社会结构。”

第三,适应全民监督环境。网络使政府的执政透明度大幅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公众对政府执政行为的关注度,网络时代对政府的执政行为和官员的个人行为都提出了挑战。

第四,提升“精准治理”能力。近年来,政府各项公共事务的科学化、专业化要求趋高,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复杂,需要通过互联网合理应用大数据思维模式,收集数据,分析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的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数据挖掘来开展决策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要求政府决策部门有两方面转变:一、在决策时,政府的决定已经不是个别领导的决策,而是更科学、更精准的决策;二、在决策实施跟踪阶段,政府也需要利用数据对实施成果进行监控,使政府能够及时地调整完善决策实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