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转型与挑战(4)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转型与挑战(4)

“互联网+”:转向信息方式的改革、开放与安全的三重诉求

“互联网+”首先是一项符合未来趋势的产业政策,但是它并不会天然地走向成功。顺利推进“互联网+”政策,首先需要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在满足硬条件的基础之上,在传统的经济方式之外,政府也需要习得当前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信息方式”转向。这样的转向内含着巨大的观念转型力量,它要求政府必须从全局式的“监护人”走向法制化的治理者角色。在“互联网+”的语境之下,政府需要将注意力着重放在社会力量难以真正推动和促进的重量级制造业部门上。一方面用政府的指导力量推动改革,一方面促发市场导向,引入互联网这一动力引擎进行双重变奏,进行产业改造和权力置换。

同时,改革应以开放为同伴。开放所指的,既是破除行政力量的诸多人为设限,更是治理心态的全面开放,从制度上为社会创新创造土壤和便利条件。除改革和开放之外,安全成为新晋的主要需求。在云端和数据肇始的巨大诱惑之下,国家安全如何实现?更重要的是,斯诺登事件之后,公民的数据安全如何形成实质性的保障机制,将是摆在国家、企业和社会三方面前的共同难题。而这样的难题的解决,绝非仅寄望于政府的转变。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胡宁对此文亦有贡献)

注释:

①张其仔:《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No.4》,总报告《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页。

②屈运栩、丁锋:《中德工业4.0对对碰》,《财新周刊》,2015年4月。

③《杰夫·伊梅尔特:工业互联网引领生产力革命》,财新网,2013年6月5日。

④《盘点全球十大市值最高互联网公司,中国占4席位》,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⑤⑥7[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王志弘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43页。

⑧⑨[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第81~82、82页。

10[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高铦、王宏周、魏章玲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第12页。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