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2)

倾力打造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2)

——河北承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京津水源地,承德全民在行动。380万干部群众在3.95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践行着“绿色化”,不仅要产业强、生活好,更要生态美,共享“生态红利”“绿色福利”。来承德的人,不仅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而陶醉,更为加快转型、绿色发展的铁腕之举而震撼。

加大民生投入,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无论是加快经济发展,还是保护生态环境,说到底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多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为承德储备下了丰厚的生态资源。目前,承德不仅为京津地区筑起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涵养了水源,还使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层次变化:山清了、水净了、天蓝了、气爽了、城乡美了。

2014年初,承德出台了《关于加快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本着“以生态为核心、以民生为根本”的原则,对全市的“山水林”再次进行总体布局:到2020年,治理退化草场29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全市经济林总规模达到1100万亩,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运用生态规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让群众分享到更多的生态红利、绿色福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承德坚持把“摆脱贫困”作为最大的民生使命,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三年新增改造经济林300万亩,设施菜、食用菌、中药材种植面积实现翻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到66%、经营总量增长51%,中国山楂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国光苹果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人口数量减少38.6%,2个环首都贫困县脱贫出列。

生态致富,绿满山乡。目前,承德森林资产总值2726亿元,产品与服务价值1550亿元,形成了以山楂、山杏、板栗、刺槐、中草药、沙棘六大绿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有688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这些产业的故事,折射出“既要生态美、又要农民富”“鱼和熊掌兼得”的发展理念。

绿水青山已成为承德最亮丽的发展“底色”。从市区南行30公里,就进入“中国山楂之乡”——兴隆。据县长焦军介绍,全县森林覆盖率65.8%,果树达到86万亩、4800余万株,农民人均200株,果品年产量40多万吨,生态经济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已达70%,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战略支撑产业。2014年,该县被评为“2014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并被列为“美丽中国国土气候旅居名片”。

每到万木吐绿、花开飘香的春季,进入兴隆县的“万亩山楂产业带”,簇簇山楂花绘织成花海,为连绵起伏的山坡罩上一层白纱,宛如一幅宁静悠远的画卷……山楂树成了承德农民的“摇钱树”。目前,该市已建成以兴隆、隆化和承德县24个重点乡镇34万亩的山楂基地,12万亩山楂基地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山楂食品加工基地,彰显出生生不息的脉动活力。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