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型步伐,走绿色发展新型道路
建设京津水源地,承德全民在行动。380万干部群众在3.95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践行着“绿色化”,不仅要产业强、生活好,更要生态美,共享“生态红利”“绿色福利”。来承德的人,不仅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而陶醉,更为加快转型、绿色发展的铁腕之举而震撼。
十年以来,承德先后取缔污染企业1410家,有2380多个项目因不符合标准被拒绝。同时,遵循自然规律,大力开发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等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据介绍,目前全市清洁能源电力装机270万千瓦,到2020年清洁能源电力装机1314万千瓦。同时,该市全力打造大数据、节能环保、大健康三大绿色产业。
“依托气候适宜、地质稳定、区位便利、生态良好、水源丰沛、清洁能源充足等优势,着力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上的‘绿色大数据’基地。” 据市委书记周仲明介绍, 11月13日,承德中关村大数据电子商务空间正式揭牌运营,首批入住企业17家,到年底将达到30家,预计到明年10月将有100家企业进入。这些企业涉及网络科技、电子商务、创意文化、生活服务、运动健康等多种行业。
良好生态环境也成为承德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的最大优势。近年来,承德以构建“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把良好的生态资源与山庄外庙、金山岭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融合起来,与皇家、佛教、民俗文化开发融合起来,与现代健康产业、高端休闲项目融合起来,加快建设滦平金山岭长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等5大精品旅游区。
该市双滦区围绕城市中心92平方公里城市“绿核”,打造文化、休闲、旅游、娱乐、养生五位一体的“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产业园区,以填补避暑山庄缺少的休闲功能,让静态的历史文化生动再现,特别是投资2.2亿元的大型实景文艺演出《康熙大典》,气势恢宏的演出再现了清王朝最鼎盛时期的历史风貌。每年的“五一”到“十一”,只要不受天气影响,600多“八旗士兵”的呐喊声和200匹战马奔跑的嘶鸣声,在美丽如画的元宝山山谷间回荡……
城乡风光美,游客入画来。近年来,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年增长均在20%左右。2014年,共接待游客29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26%;今年1—10月份,接待游客30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26%。
随着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建设,承德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倾力守护“绿水青山”。如今,在承德绿水青山已成“金山银山”,一大批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绿色旅游等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为承德带来了盎然绿意,也带来了勃勃生机!这颗塞北明珠,将愈发清丽夺目,熠熠生辉!人们坚信承德的生态、生产、生活会更加美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