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看看新的小康社会的基本原则。原则,习近平同志在讲原则的时候特别让大家注意。原则里面有六条:第一条,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把握这个原则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注意三点:第一,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以人民为主体。第二,它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第三,解决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这是关于第一条原则,我认为应该把握三条。
第二条,坚持科学发展。这个原则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方式的问题,绝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一定不能再以GDP为中心,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要实现科学发展。
第三条,坚持深化改革。这个原则解决了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不光是经济发展,而且是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国防、外交、军队方方面面的发展。但是前提条件是经济体制改革是引领,是重点。
第四条,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原则主要解决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问题,也就是制度基础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说了,我们要向全世界表明,我们就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同时我们要找到一个“抓手”,我们“抓”什么?我们怎么能规范老百姓的社会行为?这是依法治国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条,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个原则主要解决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维的问题。
习近平同志特别注重战略思维的问题。什么叫战略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习近平重要讲话总是善于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体现出恢弘的战略思维。他强调要树立大局意识,善于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要善于抓大势、谋大事,把握工作主动性,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这句话是谁说的?是毛泽东在秦皇岛作的一首诗。“秦皇岛外打渔船”,其中有两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第六条,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原则主要解决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导核心问题。
六条原则提出,就能够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确方向。如果不讲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偏离方向;如果不讲科学发展,就不可能真正建成全面小康。至于改革和发展,统筹国内大局和国际国外大局,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武器,党的建设是保障。这是关于基本原则问题。现在我们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都是什么?五中全会之所以在中共十八大之后又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主要是基于中国进入了经济“新常态”阶段和原本目标还存在着短板行为。
《建议》新目标是六条。第一条,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习近平同志在《说明》里面讲到了,《建议》提出今后5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主要是考虑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现在习近平同志讲不能低于6%。没有这个增量,我们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还做了一个预测,预测2016年到2025年的这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原则上在6.2%,那是后五年。这五年我们预测不能低于6%。所以我们后面尽管在降,但是要确保底线。所以我想,这几年大概在6.7%到6.8%之间。6.5%是底线,所以我们一般情况下会在6.7%以上。所以未来“十三五”规划发展都要按照年增长率6.7%左右来谋篇布局。
从城乡居民收入、人均收入翻一番来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配为19109元和5919元。到2020年翻一番的话,就翻到了38200元,农村居民就翻到了接近12000元。
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时期年增长率要达到6.5%以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有利于改善民生。随着我们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得以化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实现,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经济下行的压力明显,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难度应该说不小的。2015年完成7%,你们觉得怎么样?所以相当之艰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