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李松林:全面准确把握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3)

欧盟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但是从2013年第二季度开始,整体开始改善,特别是德国的经济回升明显,作为欧盟第二大经济体的法国也逐渐好转。西班牙、意大利、希腊这三个国家都比较烂一点,国家负债率还是蛮高的,但是现在也出现了改善。欧洲经济基本走出萎缩局面。

经济增长率从2013年0.5%的负增长,到2014年1.2%的成长,表明欧洲经济开始复苏。日本经济经历了饱受通缩之苦的失去的10年,一说是10年,再一说是失去的20年。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之下,2013年日本经济开始大幅回升,但是到第三季度又回落到1.9%。2014年的经济增长率是1.4%,比欧盟28个国家略微高一点点。

与此相反,由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组成的“金砖五国”主要代表着新兴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们讲了两个引擎,一个是西方国家的引擎,再一个就是新兴国家的引擎。进入新世纪,金砖国家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是9%,俄罗斯和印度经济都超过了6%,南非为4.8%,巴西是受累太多,所以发展要缓慢一点。

此外,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表现也十分抢眼。2005年以来,越南的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8%以上,土耳其在5%以上。阿根廷,我们都知道阿根廷是最早掉进拉美经济收入陷阱的,阿根廷在经济陷阱里待的时间最长——长达52年,但是现在连续四年也保持了8%左右的成长,表明阿根廷也开始经济复苏。印尼、菲律宾,以及整个非洲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2008年世界各国的GDP排名中,美国是13.98万亿美元,人均GDP是4.6万。日本是5.29万亿,人均GDP是4.1万。中国是4.32万亿,人均GDP是3266。大家看2008年,美国是我们中国的几倍?日本也比我们高很多。2010年,我们第一次超越了日本。再看今天,2014年美国17.4万亿,中国10.4万亿美元,日本4.8万亿,日本比2008年还减少了。我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相当于两个日本的体量,但是结果我们在2014年就相当于两个日本拐弯了。那么我们跟美国之间呢?我们2008年是4.32万亿,美国是我们的几倍,现在美国只是我们的1倍多,我们跟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美国有3亿多人口,日本有1亿2700多万人口,德国有8000多万人口,法国、英国、意大利各6000多万人口,俄罗斯有1亿4000多万人扩,巴西有2亿人口。当然印度人最多,印度是12亿人口,印度的GDP也是最低的,印度的GDP是人均1600多美元,而我们在2014年底是7500美元。到这次访美期间,习近平讲我们的人均GDP是7800美元。美国多少?美国接近于56000美元。所以习近平讲话里面谈到了美国的体量比我们大1倍多,但是美国和我们中国人均相比,我们是美国的七分之一。所以从人均上,我们跟他们当然差很远。但是别忘了,刚才我说了,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仅仅相当于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的1/20和1/30。经过35年的强追以后,我们达到这个体量,相当不容易。

同巴西、俄罗斯、南非和印度相比,同样都是金砖国家,但是他们跟我们的距离还是蛮大的,他们四个国家相加也没有达到我们的总体量。所以我们在金砖五国之中的领先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这是第一,世界经济开始复苏。

第二,全球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新技术、新产业成为转型的突破口。后危机时代,无论是西方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不可能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稳健的高速增长期,经济发展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调整转型成为不同经济体国家摆脱危机及危机影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为美国来说,为了保住其霸主地位,2009年提出了重振制造业发展战略。与此同时,美国人不但要让传统制造业从海外回归,还要积极地发展以3D打印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智能新技术,并用新技术去改造传统制造业,同时促进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先进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和纳米技术新一代机器人。目的没有别的,就一条——全面抢占高端产业制造业的龙头。这是美国人的意图。

美国人第一个是重振制造业,想把中国制造拿回到美国制造,说句老实话,谈何容易?因为中国制造业的前提,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是便宜的,美国人的劳动力成本比我们高得多,所以这条做起来难。但后一点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占有的高地比我们的确是高一点。

欧盟国家也纷纷出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德国人在汉诺威工业展览会上发布了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英国政府科技办公室也在2013年底10月推出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日本将长期积累的机器人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中,特别是2014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基本把3D打印机列为优先政策的扶持对象。新一轮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争夺战正在发达国家继续展开,涉及科技研发、劳动者技能、产业及相关政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内容,将对全球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责任编辑:刘玉婧校对:余永峰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