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国际关系实践带来新思路、新概念、新理论

“一带一路”为国际关系实践带来新思路、新概念、新理论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

原题:“一带一路”:在全球化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大战略浮出水面。

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在他看来,“一带一路”是以周边外交和互联互通为依托,连接亚欧,是一个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全方位的新型区域合作概念。它不局限于亚欧,是开放与包容的。“一带一路”为国际关系实践带来新思路、新概念、新理论。

一种新型国际发展合作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于“一带一路”是战略还是倡议,曾在一段时间内为一些国外学者所不理解。究竟应该如何定义它?

张蕴岭:“一带一路”是大战略设计,具有综合的含义。它基于中国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基于地区和世界的发展。因此,不能把“一带一路”作为短期的项目来对待。从落实的意义上说,它要有行动步骤、项目规划,也要有落实的时间表,但这只作为部分的行动计划,并不是包揽全部的一揽子计划。

“一带一路”从中国层面而言是一个大战略设计,从全球层面来说则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大倡议,即倡导大家共同来做的一件大事。从经济角度,它可以改善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创建新的增长引擎,拉动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从国际关系来说,它可以创建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国际关系和新安全框架。

《中国社会科学报》:能否就“一带一路”概念的内涵详细谈一谈?

张蕴岭:首先,“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实现地区均衡发展的战略,也是对外关系结构均衡的战略。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中亚地区及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地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000多公里。但是,当前推动“一带”建设,并不是要简单地恢复历史上的大通道,而是要以“丝绸之路”的互利交往精神,建设新的开放与合作的经济发展带,把中国与沿线国家以发展这个主线紧密连接起来,构建经济、政治、安全、人文全面连接的新关系,构建基于共同利益的命运共同体。

第二,“一路”,即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倡导和建设新时代的海洋新秩序。公元前200年秦汉之际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延伸中不断拓展为交通贸易的黄金路线。如今,“一路”战略下的内容,不仅仅是打通基于开放安全的航海通道,而且还要推进发展合作,与海上丝路相关国家共同打造沿海发展经济带,通过港口连接、港口经济、沿海经济等方式创建新的发展空间。

第三,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大战略设计的支撑基础。互联互通的概念最早由东盟提出,后来扩展到东亚合作机制、亚太合作机制,如今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互联互通,就是要构建基于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连接,发展起四通八达的基础设施网络(陆、海、空交通网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

“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设计指导思想超越了自贸区和多边贸易体制,推进综合发展环境的构建,强调共同建设、共同发展。“一带一路”的合作方式不是通过谈判,而是通过协商,是新型的发展合作方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