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国际关系实践带来新思路、新概念、新理论(4)

“一带一路”为国际关系实践带来新思路、新概念、新理论(4)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

积极回应疑虑声音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曾讲到,“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要把倡议变为现实、取得成效,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应该如何做?

张蕴岭:随着中国上升为一个实力大国,其影响力不断增大,自身利益诉求不断增多。“一带一路”大战略要认真实施,一步一个脚印。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要积极理解和回应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战略疑虑。一些国家怀疑中国借此实施“扩张”,对于合作共建基础设施网络存有疑虑,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一些大国出于担心排斥自己的考虑,不愿参与,对自己的伙伴国施加压力,制定以我为主的“反计划”。因此,对“一带一路”建设要有战略耐心,逐步与当地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相对接,找到利益契合点。

第二,积极探索、实践妥善的解决之道,化解争端。比如,“一路”建设要突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新秩序”含义,即开放与合作的新海洋观、新海洋精神。此外,要与争端当事国进行对话协商,增加合作的共识;要加强与东盟组织的协商,在落实好南海行为宣言的基础上,尽早完成南海行为守则的谈判,签署协议,推动落实。2015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有助于推动更大范围的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的建设。

第三,要创建可持续的新发展方式。以“一带”建设为例,以往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主要是在资源领域,即开发利用中亚的资源,建设通往中国的能源输送管道。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就要改变简单的能源关系,在中亚地区建设资源加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等,使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只有中亚国家的经济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彼此才可以从中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拓展空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