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首都发展要解决好瘦身与健体两件大事

“十三五”时期首都发展要解决好瘦身与健体两件大事

原题:解决好“十三五”时期首都发展中的两件大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就北京而言,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最为重要的是下力量抓好“瘦身”与“健体”两件大事。“瘦身”就是要刮骨疗毒、痛下决心疏解非首都功能、转变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健体”就是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高精尖的产业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瘦体”是前提,“健身”是基础,目标是落实首都战略定位,建设和谐宜居之都。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北京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攻坚时期。抓住难得的机遇,解决好瘦身与健体这两件大事,首都经济的路子就可以越走越宽、前景越来越好。

痛下决心疏解非首都功能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疏解非首都功能是破解首都诸多难点问题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期间是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关键。这项任务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难度很大。

在具体的实施中,一是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在疏解的问题上,当前仍然存在舍不得的思想,被动等靠的想法,盯得紧的动动,盯得不紧不动。之所以主动性不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些同志认识还不清晰。北京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首都强大的虹吸效应,导致聚集了过多的人口资源,超出了城市承载能力。过去发展的思路,着眼自身发展,借助首都优势,过度地聚资金、聚项目、聚人气,以致出现过多的资源聚在北京,难以发挥作用。抓住机遇,把过多的功能疏解出去,应当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首都投资建设的重点是实现两个战略转移,向京津冀及环渤海区域转移,向郊区转移。这两个转移的内涵,不仅是要完成空间的疏解,而且要在疏解的同时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疏解,放大优质资源的效应,激活发展潜力、增长动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滞后的难题,打造京津冀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发挥引领作用。所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不仅是要把低端产业移出去,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国家国际地位的变化、着眼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首都的作用,在城乡区域重新布局优质资源;这一调整中的舍与退,是为了更好的取与进;不是不发展,而是在新的战略布局中,组织新的更好的发展。为此要舍得把一些优质资源包括部分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疏解出去,以暂时的局部的利益换取长远的全局的更好更大的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摸清底数。一定要加强调查研究,进行详细的量化分析。疏解的每一个企业事业单位,对这个地区经济社会有多大影响,对控制人口、治理城市病能起什么作用,疏解需要付出的成本,都应当有详尽的数据。在这个基础上,拿出分类指导的详细方案和相应的政策,有的必须坚决关停,有的必须在疏解的同时转型升级,有的必须创造更好的条件大力支持,使疏解功能的工作做到精确制导、精准发力。

三是要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宣传,特别是向群众讲清为什么要疏解,疏解什么,怎么疏解等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讲清疏解的根本目的是治理城市病、为广大群众营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通过讲清楚群众关心、疑虑的问题,给群众更好的预期,让群众更多地了解、拥护中央和市委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制定政策时更多地了解群众的诉求,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回应群众的利益关切,并结合疏解功能多办一些便民利民大事,更好地解决群众的衣食住行难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落实中央和市委的要求不吃亏、有好处,符合长远的根本的利益,才能更好地动员群众共同落实好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同时,应当注意在利益格局多元、多样的背景下,疏解中必然会涉及很多经济、民事方面的矛盾纠纷,应当提早做好化解矛盾的相应准备。

四是加强工作的统筹。建议重点抓好健身与瘦体的统筹,不仅要明确 “瘦体”的具体任务,也要明确“健身”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构建高精尖的产业结构的具体内涵。同时应当统筹中心城功能疏解与副中心、新机场、重点新城的建设,推动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合理布局,使重点新城切实担负起承接中心城功能疏解的责任。统筹老城区功能重组与城乡结合部整治的关系,整合与发挥两个区域的资源优势与空间优势,解决两个区域中资源过多与资源不足的问题。统筹搬迁疏解与腾退空间的管理使用,从严管理疏解后的腾退空间,从首都发展的大局来定位腾退空间的利用。统筹发挥市与区县的积极性。明确并落实市与区县的责任。区县处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前沿,承担着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的责任。能否稳步推动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是对区县等基层党委政府能力水平的重要检验。领导机关应当更多的理解支持区县的工作,不仅要把责任交给区县,更应当把更多的权利和利益交给区县,为区县党委政府开展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有更多的抓手,调动基层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