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实”具有务实、扎实、诚实、踏实、老实的含义,是主观意愿作用于客观过程的一种态度,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也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精髓。
体现了物质第一性,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从逻辑起点看,“实”就是要求遵从物质第一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原理揭示了一切事物和现象“客观实在性”的共同本质。因此,我们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主观意识要符合客观存在。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本本出发呢?因为实际事物是具体的,而本本是对实际事物研究、抽象的结果,不能成为研究问题和作决策的出发点,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
体现了规律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从认识过程看,“实”就是要认识规律、掌握规律、遵循规律。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必须坚持“知行合一”。这就从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认识事物、把握规律,推动事业发展进步。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作决策、抓工作、办事情、谋发展,都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
体现了真理实践性,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目标和要求看,“实”的落脚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观意识与客观规律的统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螺旋式上升运动。这就从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为什么理论与实际必须联系而不能互相脱离呢?因为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是否正确还要接受实践检验并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