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面对国际国内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我省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必须把跨越式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构架,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创新活力,依靠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网络经济拓展发展新空间,依靠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保持我省经济发展较快增速,实现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一)培育跨越式发展新动力。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推进发展动力转换。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和储备,抓好产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打造以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农村消费和品质消费为重点的提升型消费,努力开拓消费新领域,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实现潜在需求向现实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实施优进优出战略,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品牌和营销渠道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加快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促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在重点城市加快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健全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技术支撑、投融资保障等政策体系,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强化环境营造。

(二)推进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打好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建设五年大会战,把我省独特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建设互联互通的路网。加快建设出省出境的高速公路网、铁路骨架网和水运通道,建设好滇藏通道,加快解决省内3个州(市)和经济、人口大县不通高速公路的问题,实现滇中城市经济圈州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加快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积极参与推进泛亚通道公路、铁路和水路建设,努力实现国际运输通道互联互通,初步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交通网络,初步建立起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交通运输体系。

建设广覆盖的航空网。打造昆明长水国际枢纽机场,加快建设干线、支线、通用机场,形成以昆明国际机场为核心、干支线机场为支撑、通用机场为补充的机场体系。构建国际、国内、省内三级航线网络,重点开辟昆明至南亚东南亚以及欧洲、北美洲、澳洲、非洲的洲际航线,实现从民航大省向民航强省跨越。

建设区域性国际化的能源保障网。继续抓好以水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建设,加快建设高效安全电网,继续打造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构建云电云用、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协调的安全能源体系。依托中缅油气管道,以石油炼化基地支撑中缅原油管道的规模化,实现原油通道的常态化。加快省内天然气网络及场站建设,建成国家重要的跨区域能源互联互通枢纽。

建设高效节约的水网。加快滇中引水及配套工程建设,推进水源工程网、城镇供水工程网、农村供水工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污水处理网、城市雨水管网、综合管廊、智能化系统等建设,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建设高速共享的互联网。对接国家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推进“三网融合”,构建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畅通、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动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实施“云上云”行动计划,发展大数据产业,建设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信息交换中心。加强网络服务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三)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适度规模、环境友好的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管理,依法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做强高原粮仓,提高口粮生产和保障能力,增强我省作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自我平衡能力。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经作优势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培育一批专业村镇,加快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农产品产业带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互联网等新商业模式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打造农业品牌,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推行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四)培育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坚定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发展新路子,促进集群、集约发展,加快推动我省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主动对接《中国制造二〇二五》,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集聚、自主创新和战略合作,在做大增量中调优结构。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有序推进清洁载能产业、石化产业基地建设。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现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全力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云南品牌。

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旅游开发与城镇、文化、产业、生态、乡村建设深度融合,推动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养老等复合型旅游转变,创新旅游业态,加强品牌营销,规范旅游市场,建设旅游强省。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健康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突出发展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会展业、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扶持发展农村特别是边境、民族、贫困地区服务业,增强县域中心城镇服务功能,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产业园区转型升级。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园区和现代产业基地,促进产城融合、园城互动、协调发展。创新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提高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新一轮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进区域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实施一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省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传统工业改造升级、现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原特色农业、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城镇化建设、公共安全和健康、防灾减灾、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领域科技创新,瞄准瓶颈制约问题,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提升国家级高新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大学科技园等创新载体建设水平,支持工业园区向创新型园区转型,壮大创新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高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深入推进科技入滇。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鼓励构建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推进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实支持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提高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六)构建创新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我省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交易平台。推进电力、水、天然气等要素市场化定价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推进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改革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定向财力转移的规模和比例,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构建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和财政金融互动政策体系。健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体系。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完善地方税体系,培育稳定的地方支柱税源。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政府投资、信贷投资和社会资本投资联动。积极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引进外埠金融机构在我省增设分支机构,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投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建立并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强化地方金融风险监管,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七)提升省域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切实推动各级政府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职责。

稳定政策基调,完善省域财税、金融、产业、投资、土地、环保、消费、价格等政策体系,增强政策的协调性、可预期性和透明度。

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

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提高财政、金融、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粮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方面风险防控能力。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