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的叩问与经济哲学的应答(3)

问题意识的叩问与经济哲学的应答(3)

经济哲学的应答

面对“哲学的经济学贫困”与“经济学的哲学贫困”的双重境遇,哲学和经济学在经受问题意识的叩问与再叩问之后,必然孕育着两者将再次从独白走向对话,而经济哲学作为一种时代应答必然将再次出场。其实,经济哲学本身并不是新鲜事物,无论是哲学家将之定义为用哲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还是经济学家视域中的经济学方法论,其作为两者“学术共同体”及衍生的交互效应却是各方毋庸置疑的。

在经济哲学中,哲学可以通过经济学以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方式来达成其现实维度的关注与实现。在马克思本人的研究历程中,旨趣从哲学领域向经济学领域的转向,思辨式的异化理论逐渐被论证式的剩余价值理论所证明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在经济学领域中的最终完成,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再如,我们对于财富问题的讨论,经济学与哲学对其的关注几乎是同步的。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所陈述的客观经济事实,为哲学多年来有关财富问题饱含感性情怀的追问平添了多许理性的思考与历史的积淀,由此引发的“哲学应多关注分配”之呼声更是不绝于耳。

同样,在经济哲学中,经济学也可以借助哲学不断地审视和检讨自身的理论内核和外延。正如毛泽东所言,“没有哲学家头脑的作家,要写出好的经济学来是不可能的”,“马克思能够写出《资本论》,列宁能够写出《帝国主义论》,因为他们同时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头脑,有辩证法这个武器”。在重建中国经济学的征途上,要完成超越西方经济学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重任,我们恰恰需要的就是这个“头脑”和“武器”。

经济学家孙冶方曾说,经济理论上的许多争论,都涉及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问题,注意从哲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些问题,就可以取得突破性进展。时隔多年,哲学家陈先达指出,哲学要透过经济理论问题与现实对话,没有经济学理论的支撑,哲学社会永远浮在社会的表层,不能进入社会的深处。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透过这段隔空对话,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数百年前亚当·斯密与大卫·休谟并肩而行的历史背影,他们向世人所彰显的,不仅仅是那段弥足珍贵的传世友谊,更是传递着经济学与哲学之间那份亘古不变的精神暗恋。以经济哲学为铭,重铸哲学与经济学之“学术共同体”,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