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健体,非首都核心功能有序疏解
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让北京“瘦”得合理、“瘦”得强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和基本出发点。
北京市场、人才、公共服务等资源优势明显,很多企业都有“恋京情结”。如何把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顺利转移出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三地从大局出发主动对接,坚持疏控并举、“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并举、疏解和升级并举,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迈出了坚实步伐。
北京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系统研究、分类制定产业、市场、教育、医疗、行政事业单位等领域存量疏解方案,加快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明确提出该疏解的必须坚决疏解,该退出的必须坚决退出,新增产业必须坚决守住禁止和限制底线。现在,北京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快向远郊区县疏解,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北京市属高校正在部分或整体迁往房山、顺义等郊区;天坛医院整体迁建工程主体结构已于2015年5月28日封顶,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北大第一医院大兴院区等项目有序实施。其中,以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和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的数万商户大规模外迁最广为人知。
“输得出、稳得住、留得下、长得大”,这是北京市的自信。
天津、河北也在北京非核心功能转移中受益。
天津提出,既为承接北京功能转移打造好软硬件平台,也要把不符合天津定位的产业疏解到河北,有所为有所不为。已获得科技部等14个部委批复的《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要建立与北京、河北及环渤海周边腹地的创新发展合作机制,吸纳转化在京高水平科研成果1000项。建成一批国际开放合作发展平台,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以往河北一些地方的招商效果不理想。如今,政府间统一组织对接,企业深入洽谈,再加上政策的东风,让这种状况悄然改变。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首批300余商户早已签约落户河北高碑店,一些大型企业组团与高碑店新发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测算,高碑店新发地项目全部运营后将承担过往北京果蔬区域批发60%的交易量,疏解相关行业在京人员30多万,每年减少1000万辆车次进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