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一般纪律”:刑起于兵,师出以律

“铁一般纪律”:刑起于兵,师出以律

原题:变革路上论“铁一般纪律”

“铁一般纪律”,生动反映着习主席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略,是顺利推进改革强军战略的重要保证。

刑起于兵,师出以律。回顾我军历史,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五统四性”;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到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确立为强军之基,人民军队始终以铁一般纪律著称于世。“铁一般纪律”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人民军队鲜明的文化品格。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眼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当前,新的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等部门已经建立,一系列相关的制度机制已经形成,为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建设具有铁一般纪律的过硬部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纪律的权威源自官兵的内心拥护和坚定执行。只有让“铁一般纪律”深深印刻在每一名官兵心中,让敬畏法纪、遵纪守法成为官兵一种思维和行为自觉,才能真正让铁规生威、铁纪发力。在改革强军路上,我们应该继承发扬纪律严明、执纪如铁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强军文化培养人塑造人的特殊功能,引导官兵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铸牢法治信仰,切实让“铁一般纪律”成为我们铁的准则、铁的坚守。

——编者

纪律严明、执纪如铁,是我军历经千锤百炼后积淀而成的红色传统和文化基因。建军80多年来,我军一代又一代官兵自觉地把纪律视为自己的生命,塑造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鲜明形象,是我军不断创造奇迹和辉煌的重要原因。

铁一般纪律既是一种治军要求,也是一种文化精神和内在力量。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不仅要靠高度的政治觉悟来启迪自觉、凝聚共识,还要靠纪律的刚性约束来强劲推进。

(一)

千百年来,多少军队因为纪律严明而兴、因纪律涣散而亡

军队的纪律是结晶于战火洗礼的文化形态,深刻影响着一支军队的命运。

纪律是中国传统兵学中强调最多、要求最严的一个部分。《孙子兵法》把“严”作为将帅的一种品德,强调要能使三军令行禁止,闻金鼓之声,望旌旗之示,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齐勇若一”“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要敢于和善于严格管理,要防止和克服“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孙子兵法对于纪律的严明要求影响深远,至今仍被世界上许多军队奉为纪律建设的文化鼻祖。

军队纪律文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纪律的基本要求是“师出以律”“公正严明”,强调治军必先申军律、明法令、整纲纪,做到制必先定、将无还令、令不虚行、令行禁止、顺命为上,强调军纪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刑无等级,赏罚必公、必信、必当、必明,罚不避亲贵,赏不遗远小。这些文化传统对于中国军队的影响极其深远。从魏绛戮仆、穰苴斩庄贾、孙武致法于美人,到曹操割发代首、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到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再到曾国藩的“显以示之纪律,隐以激其忠良”,都体现了严明法纪的军事文化取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严明的纪律不仅被认为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还被认为是事关民心向背的重大问题。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西入咸阳,看到富丽堂皇的宫室而“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急忙进谏,希望刘邦不要流连温柔富贵,赶紧还军霸上。刘邦听其言,召集关中父老豪杰,宣布废除秦的严刑苛法,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于是,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享军士”,“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希望刘邦得天下。与此相反。李自成、洪秀全等进京后,因为军队没有了严格的纪律约束,导致部队不思进取、人心涣散,最终成了短命王朝。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强大军队,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因纪律严明而兴,又因纪律涣散而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