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省此前提出了要建设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这是实施民生共享战略的一大亮点。我想问一下侯厅长,什么是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
侯学元: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要由基本的生活保障上升到适度的社会福利。从民政的角度来理解,保障主要是保障人们的生存权,主要是保障弱势群体等小众群体;而福利主要是来解决人们的发展权,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活品质,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也是由小众人群向整个大众人群来扩展。从保障制度到福利制度,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提的是推进适度普惠型的福利制度,这个就是在保障制度的标准上有所提高,但是又不是那种完全的无限的福利制度,是适度普惠。这种适度就是要跟我们的经济发展和财力水平相适应,不去开空头支票,要使这种福利制度能够可持续。
主持人:老百姓对于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充满了期待,与此同时也有一种担忧:福利制度太好了会不会养懒汉,影响了社会的创造活力?
侯学元:在西方国家是有这样教训的。所谓的高福利国家由于福利过高,让政府的财政不堪重负,不可持续;另外,福利过高,挫伤了一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整个生产,变成养懒汉。我们提出要建立适度普惠型的福利制度,是要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这种福利制度要形成一个梯度结构。低保标准如果高过了最低工资标准,好多人就不想干活了,都来吃低保了,这就会养懒汉。因此最低工资标准、低保工资要形成一个梯度结构,我们提适度普惠型,形成这样的梯度结构,就是要防止产生负面影响。在制度、机制设计上,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安排的。
主持人:在关于共享发展的丰富内涵中,有一个关键词:机会公平。您是怎样理解机会公平的?我们如何来实现机会公平?
侯学元: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机会公平最为重要。首先是教育机会要公平,不管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不管是富裕家庭的还是贫困家庭的,只有教育机会平等了,才能打通这种阶层之间流动的通道,防止阶层的板结化,使这个社会始终充满活力。第二,是就业的公平,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也不管是来自哪个地区、哪个民族,要同等就业,同工同酬。第三,就是发展的公平。不但教育要公平,就业要公平,将来上升的通道,发展的机会也要公平,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共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