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解“猴”(3)

一字解“猴”(3)

曾看过一个关于美国科研学者在六只猴子身上做的一个实验的文章:把六只猴子分成三组,每两只关在一间房子里,每间房子里放上同样的食物。第一间房子里,食物搁在地上;第二间房子里,食物悬挂在屋顶上;第三间房子里,食物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架子上。数日后发现,第一间房子里的猴子一死一伤,第二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全死了,第三间房子里两只猴子活蹦乱跳。

摄像头说出了真相:第一间房子里的猴子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不停的互相撕咬扭打,争斗的结果,是一只被活活咬死,另一只遍体鳞伤;第二间房子里的猴子,展现了人类的机灵和勇敢,不断的跳起来去拿高处的食物,但终于因食物放得太高,它们够不着而断粮饿死;第三间房子里的猴子先把底层的食物吃光了,再向上面架子继续取食。为了吃到最高层的食物,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跃着扑食。它们轮流垫底,每天都能获得足够的食物。

由此,学者们得出三个结论:猴子的生存与取食的难度有关。食物太容易得到,可能会产生哄抢,导致互相残杀;太难获得,超出取食能力,则等于没有食物;只有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取食方式,既可以满足取食的需求,又可以提升猴子的智慧和能力。

这个研究,在一个时时用人权来凸显高人一等优越感的美国,到底有多少人抨击这个研究的不人道,姑且不去论。只将这个研究结果放在企业管理上来看,有三个人力资源的分配理念值得深思。

企业的职场环境,因工作性质的不同,所处的环境优势,会出现相对轻松、没有技术要求,压力相对小的岗位。在一个考核标准的情况下,这也是竞争中,容易出现明争暗斗,产生不合,激化矛盾的诱因,就像第一组猴子。这种不去想着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能力,而去片面争抢眼前的既得利益行为,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工作效率上不去,员工能力的弱化,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资源来调整。

企业因发展需要,对技术人才投入大,期望值高,工作标准十分考验动手动脑能力。员工压力大,需要全力投入,不断找出最佳的技术设计,想方设法去完成工作;自身付出与得到的价值不对等等,不仅让人对工作失去热情,内心对企业充满怨气,长期超负荷运转的工作强度,产生种种诸如内耗,甚至“过劳死”等;企业需要加大投入,改善职场环境,劳心又劳力,企业环境死气沉沉。如第二组猴子。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