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支持网络强国建设
基础设施与过硬的技术是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指标。汪玉凯介绍,打造世界领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网络规模、宽带普及率,与网络相关的信息产业的竞争力,网络安全的承载能力等。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的建设和应用方面,同样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受访学者提出,尽管我国已成为全球网络大国,但与网络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等方面制约着网络强国建设。“建设网络强国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国全方位努力和协调,以创新作为驱动力则有望从制度和人才两大关键要素上突破瓶颈。”李良荣表示。
姜奇平认为,未来亟须完善协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技术创新针对的首先是信息产业及其主导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供给的角度加强实力,使短板成为强势。服务创新长期以来是中国的强项,未来更需要继续扬长避短,通过“互联网+”将这种优势渗透到各行各业。而这两个方面的创新也为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很多领域实践已经先行,理论创新还亟须跟上。
我国已明确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多可能性。“推动这一行动计划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形式,为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动能。”汪玉凯表示,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和国产化战略,亟须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为维护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以创新为驱动力,把建设网络强国当作国家一个最重要的发展战略目标,这需要制度安排。”李良荣提出三个层面的构想:首先,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对网络的核心技术,比如网络安全,集中精兵强将集体攻关;其次,以国家课题名义要求互联网巨头承担重大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再次,助力小型公司和个人创新,鼓励新技术不断问世。
同时,受访学者对完善和建立与网络强国相适应的网络治理能力提出期待。李良荣说,建设互联网强国决不仅仅是技术上强势和领先,同样应该重视对网络的治理,安全应成为互联网治理的基本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