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团年饭”菜谱通常是十二道菜,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团圆美满,一整只鸡卧在一个被鸡蛋和红枣包围的大汤碗里,寓意“富贵吉祥”,这道菜基本上也是摆着,和着“年年有余”的意境,过着“富贵吉祥”的日子,说到底,还是寄托了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禅语“心诚则灵”,在此刻,是借物抒发得最完美的时机。
“团年饭”里的红烧肉也是极有趣味的,是希望一年红红火火的意思,滋润光鲜,夹一块,油光红亮,肉香扑鼻,咬一口,肥瘦相宜,滋味绵长,不知不觉就几块下去,减肥的豪言壮语早已丢到太平洋里,享受味蕾的快感,是当下的唯一。
红烧猪脚也有个好听的名字“恭喜发财”,诸如 “牛气冲天” 的酱牛肉、“洋洋得意”的干锅羊肉、糖醋排骨叫“节节高升”,用蛋卷、干笋、木耳、粉丝调出来的火锅“家和万事兴”, 都是荤菜;在我们家,据说以前青菜在过年的时候不上桌,父亲嫌叫法不中听,还是母亲智慧,她温言细语“细伢子要吃点青菜,对身体发育好哩…”于是,想来想去,生菜是最合适的了,取“生财”的意思,目的是为了讨个好彩头。
父亲有个“老三样”,多年来,不管跟着日新月异的食文化怎么换,老三样是过年的“团年饭”里必不可少的菜式;用红、白萝卜和芹菜混合的炒三丝,红红绿绿好看又爽口,叫“金玉满堂”;“福气东来”的糯米蒸猪肚,都是我爱吃的菜式;老三样里,最受欢迎的要数父亲做的“团团圆圆”,其实就是猪肉做的肉丸子,父亲独创,用湖北特产“荸荠”,别名“马蹄”,细细地切碎,和在肉泥里,捏成团,再滚上一层糯米,上笼蒸,一会就满屋飘香,父亲说,肉腻,加上了脆爽的“荸荠”,不仅可以去腻味,助消化,还有一种淡淡的甜味和清香,就算多吃几个,也不会伤胃。父亲心心念念的,还是小时候的我贪吃,一个肉丸三两口就消灭,停不了嘴,结果不消化,几天不吃饭的难受时刻。
过大年的规矩多,都是图吉利。母亲不想我因坏了规矩挨“叮弓”(用食指曲着的关节处敲额头的一种惩罚),早早地会拉着我叮嘱,吃“团年饭”是不能打开门的,中途也不能出去,父亲说,这叫“关财门”,意思是将财喜牢牢关在家里,这一年就会兴旺发达,财源滚滚;碗要双手端起,托稳,不能掉在地上打碎了,过年不能哭脸,要多说“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等等;偶有一两次打碎碗,因年幼,加之母亲赶紧念“碎碎平安”(岁岁平安),父亲才没有“发威”,因此,我的记忆里,对过年的盼望始终是那“团年饭”里浓浓的亲恩。
吃完“团圆饭”,最有意思的“压岁钱”部分来了,小时候嘴甜,一声声的喊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管用得很,一会就收到好几个“压岁钱”红包,至于红包里面是红票子还是绿票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个数,好在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有骄傲比拼的资本。知女莫若父,于是,父亲一般会给好几个厚厚的“压岁钱”红包给我,其实里面装的通常是崭新的五元、十元的票子。直到长大了,父亲依然如此,但红包里的票子已经换成了红色的伟人头像,而成长中的我,接过红包的心情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那么欢欣雀跃,更像是一种公式,完全没有在意父亲眼里的惆怅。
工作后,离家远了,父母亲对过年的“团年饭”菜式越发讲究,常常一天几个电话的问着我的口味,喜欢吃什么,电话里,满是慈爱关切之语。于是,我会常常对他们提出,不用那么辛苦,现在流行到饭店订饭,父亲每次都摇头,他说,外面哪有家里好,在家里,一家人亲亲热热,热热闹闹,边吃边说着,喜庆。其实我知道,他们是珍惜我因工作的关系,和他们呆在一起的有限的时光,那些幸福的时光,巴不得用一天的时间,将一生都品尝不完的亲恩给予我……
【声明:本文系本网独家采用稿件,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jst71ztz@126.com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