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与前瞻性引导作用(2)

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与前瞻性引导作用(2)

总的来看,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具有以下主要作用:

第一,减少信息不对称,稳定预期,增强货币政策的可信性。中央银行拥有海量信息,与公众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能够让公众形成合理预期,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等所造成的非均衡决策,减少公众决策与货币政策的偏差。由于减少了预期紊乱,因而也有利于避免预期陷阱和预期型通货膨胀的产生。此外,通过引导公众采取与政府相一致的行为,使公众与央行形成合力,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第二,减少市场波动,提高前瞻性措施的实施效果,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突发性政策带来的冲击和混乱,并通过前瞻性措施引导公众行为,提前消化政策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或冲击,并起到调节经济行为的作用,从而提高前瞻性政策的实施效果。此外,透明度是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无疑可以加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与国际市场一样,中国过去也一直重视货币政策的隐秘性,喜欢采用突发式政策,防止信息提前透露。但近年来,理论界和实际部门也逐步开始重视透明度建设。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与对外交往的日益加深,在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同时,也需要加强透明度建设,通过前瞻性措施间接调控居民行为,增强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独立性、可信性、连续性和可执行力度,发挥政策的预调微调作用。事实上,在实践中,我国在透明度建设方面已经做了一系列的尝试并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中央银行定期公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并公开讨论结果,这些举措在增强政策透明度、加强前瞻性引导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变为中高速的新常态阶段,未来既有机会又有必要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增强政策的预调微调能力,在货币政策方面也势必会更加重视前瞻性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加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建设。结合我国国情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未来我国在加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建设方面需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制订和完善有关信息披露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央行信息披露的内容、频次等做好预案,增强政府通过调控信息来间接调控公众行为的能力;二是完善信息披露渠道和传导机制,加强信息传播途径的建设,畅通央行信息向公众传递的渠道和途径,减少公众信息搜集成本;第三,形成政府、企业、公众都关注和善于利用信息的习惯,加大对信息作假的惩罚力度;第四,提高政策的连续性、执行力和可信性,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任度。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4AJY027]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