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非首都功能:看北京将出哪些“大招”

疏解非首都功能:看北京将出哪些“大招”

摘要:王海臣表示,北京围绕“疏解”打出的“组合拳”将紧密围绕非首都核心功能展开。一方面,北京从来没有提出过要将教育、培训、医疗等领域的功能整体疏解出去;另一方面,又确实在研究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功能,按照合理布局的要求进行再布局,用大空间破解一系列瓶颈和难题。

日前,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北京市发展改革、规划、交通、环境等部门负责人介绍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采取的系列举措和长远打算。

会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直面北京快速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详细解读了北京市已经或即将出台的一系列“组合拳”和具体“打法”。

s1

新华社发

焦点1:教育、医疗资源搬不搬?

——对部分功能进行再布局

“蓝天难现、繁星无影、河水断流、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这些问题令人揪心。北京患上了相当程度的‘城市病’。”在新闻发布会上率先发言的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市京津冀协同办常务副主任王海臣,丝毫不避讳北京功能过多带来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据了解,从2014年2月开始,北京市将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解决“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通过一“控”一“疏”两路“出拳”,形成了当前(2016年)有重点项目、近期(2017年)有工作要点、中期(2020年)有五年规划、远期(2030年)有贯彻意见的“一揽子”推进体系。

众所周知,北京市当前正在“疏解”二字上狠下功夫。由此引发的部属在京高校搬不搬,顶级医疗资源搬不搬等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各界关注。

与此同时,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全市三级医院2.2亿人次的年诊疗量中,京外患者占70%,其中周边省区患者占56%,仅河北一地就占25%以上。

王海臣表示,北京围绕“疏解”打出的“组合拳”将紧密围绕非首都核心功能展开。一方面,北京从来没有提出过要将教育、培训、医疗等领域的功能整体疏解出去;另一方面,又确实在研究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功能,按照合理布局的要求进行再布局,用大空间破解一系列瓶颈和难题。

“北京做产业要剥去‘白菜帮’,留下‘白菜心’,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战略定位。”王海臣如是说。

责任编辑:李琨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