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智库的使命担当(2)

大学智库的使命担当(2)

着力提高研究成果质量。研究成果的质量是智库生存发展的根本。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应把握六个重要方面:一是把握方向性。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大局下思考、谋划、行动,这样拿出的成果才可能是建设性的、管用的。二是富有前瞻性。站高望远,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正确把握和运用发展规律,敢于出主意、早出主意、出大主意,做到先见、先知、先谋。三是问题导向性。从实际问题出发,要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特别是要重视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问题的研究;四是材料真实性。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求真务实。既要调查,又要研究,善于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五是见解创新性。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独立思考,揭示问题的本质,提出创新性、可操作的方案或见解。六是注重特色性。各展其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要找准各个智库的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和长处。每个智库都有自己的性质定位、专业领域、机构状况、队伍组成等方面特点。这就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善于对自己智库研究的领域作全面研究、系统研究、跟踪研究、长期研究,不断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实力雄厚,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着力推动理论创新和跨学科研究,着力推进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创新,为决策咨询提供学理支撑和方法支撑。

注重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智库研究成果要体现多样性和时效性。研究成果的价值,不仅要体现高质量,还要体现时效性。一项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果不能适时地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其价值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或者由于时过境迁,派不上用场。所以应分批次、多形式、及时地提交有关研究成果。要拓展成果应用渠道,有些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内部刊物直接向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报送,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可以通过举办论坛、召开研讨会等方式,发布、推介研究成果,还可以出版系列研究报告。总之,研究成果不能只追求洋洋大观的厚本子,那样的研究成果往往会被束之高阁。要从各个智库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灵活有效、形式多样的研究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目前,大学智库研究成果上报决策机关的渠道不够畅通。各有关机构应当帮助解决这方面问题,最好搭建供需双方的“直通车”。

切实打好智库研究根底。打好智库研究的根底,就是要使研究人员练好智库研究的基本功,从多方面提高素质和本领,而打牢基础性根底至关重要。包括:打好基本理论和政治立场的根底;打好把握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根底;打好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根底;打好撰写智库报告建议的技巧功底。这些根底是产生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基础性条件。如果智库研究人员不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不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就很难提出科学、正确的决策建议;如果智库研究人员不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现状,也不可能提出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政策建议。具体说来,智库要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历史任务献计出力,就必须首先学懂弄通中央《建议》以及即将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的基本精神和作出的重大部署,必须弄清楚中央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新观点、新任务、新举措。如果不学好、吃透新的决策精神,就不可能服务好国家战略需求。智库研究报告与一般学术论文和学术成果的体例、范式和文字表达用语也不相同,不仅应当立论正确、观点鲜明,还应当文字明快、引人入胜、一目了然。

(作者系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