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几点体会(4)

核心提示:这次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文学艺术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具体承担着两重战线的作用:一是国际战线,要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标准;二是在国内要净化舆论,树立正确的辨明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标准。

(三)新历史主义思潮。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形成了新历史主义思潮。新历史主义思潮认为,历史都是虚构的,研究历史是很难的。要想研究历史,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通过历史文献和历史古迹去研究。比如说,秦朝不在了,那我可以通过研究司马迁的《史记》来恢复历史。但是,由此又马上得出结论,所有的文献都是思想家根据自己的想法写的,思想家在写这个历史的时候,肯定把他认为重要的留下;认为不重要的去掉;对他有利的留下;对他不利的放弃。由此说来,思想家写的文献也不可靠。依据解释学看,对历史事件、历史古迹,既可以向左边解读,也可以往右边解读。由此,新历史主义告诉你,同样一个历史事实在那儿、古迹在那儿,我既可以向左边解读,也可以向右边解读。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是,所谓的历史都是虚构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新历史主义思潮助长了一股戏说风潮,也就是“去历史化”。

(四)后殖民主义思潮。后殖民主义思潮也是在后现代思想影响之下,在美国等国家形成的一种思潮,有三个代表人物。在此,我就列一个,叫赛义德,他有一本书叫《东方学》。一个核心概念就是,东方不是东方。现代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殖民,既不是经济殖民,也不是军事殖民,也不似以前那样一般的文化殖民。一般的文化殖民,是在东方殖民地推广西方国家的文化;后殖民主义是在东方国家推广他们所理解的东方国家的文化。

 举个例子看。西方人理解的中国,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功夫,认为我们中国好象是武侠的国家。我国相当多的电影家冲着美国的需要拍中国的电影。一部《卧虎藏龙》在国际上获了奖,当然也是我们的一个荣耀。但是,中国人看完以后,并不买帐。影片中的镜头,从这颗树头飘到那颗树头,从那颗树头飘到这颗树头,这就叫轻功?!我们国人所理解的轻功的最高境界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只因西方人不懂得其中的奥妙,看完以后,简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感觉如此之高超。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种现象,就是现在我们的电影也好,其他文学艺术也好,有一部分是投西方人所好,因为西方人喜欢这样的中国,我们就拍这样的中国。这是典型的后殖民主义文化。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存在,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电影、音乐等若干艺术作品都按西方人要求的标准来拍中国,其实质就是“去中国化”。

(五)消费主义思潮。20世纪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写了一本书,叫《消费社会》。他讲到这么一个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进入到一个新的社会——消费社会,消费社会最大的特点不是生产引领消费,而是消费引领生产。这个时候的西方人的家庭需要基本饱和了。诸如:冰箱、彩电、洗衣机都有了,产品过剩,卖不出去了。因此,要先让你有一个需求,促使你去买东西,这就叫消费社会。消费社会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刺激需求的时候,在需求当中打入文化内涵。比如我有手机了,你怎么再让我买新手机呢?第二款手机出现以后,会有一些著明星给它做广告,以此告诉你,用这个手机的人才是时尚品位的象征。刚买完,第三批手机出现了,然后告诉你,真正引领时尚的是这个手机。就是说,消费社会的特点是制造需求,而且是通过文化制造的。可是,这个文化制造又是带有编织成分的。由此,消费主义思潮助长了网络文化当中特别是在新生代的文化当中玄幻文化和穿越文化的产生。

三、我国文艺创新的路径

我国文学艺术真的走向世界,必须形成自己的新思维、新概念、新理念、新手法。你完全跟在好莱坞、格莱美后面,就永远不会超越它。对于这个问题,我提出三个观点。

(一)正面表达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讲文学精品之所以精,即: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我相信,相当多搞文学艺术的非常认同后两个,因为艺术一定要精湛、制作一定要精良。可是,很多人不认同思想精深,认为文学艺术就是为艺术而艺术,艺术跟思想没有关系,其实质就是要“去思想化”。

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中说:“在宇宙系统当中,每一个单独的行星一面自转,一面又围绕着太阳运转。同样,在自由的系统当中,它的每一个领域也是一面自转,同时也围绕自由这个太阳中心运转。”我国在“文革”时期把艺术完全看作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否定了艺术自身独特的价值,这自然是错的。艺术有一套创作手法,有一套自成的规律,这叫艺术的自转。但是,文艺毕竟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对人性的探讨和价值关怀。这也就是艺术在一边自转,还围绕社会在进行公转。因此,在艺术上能否成为一个大家,关键是能不能理解公转和自转的关系,能否身入、心入、情入。

(二)正视社会问题。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它既能够引领生活,当然也要贬斥生活。艺术以美的形式引领生活是正确的,批判生活也是正确的,针砭时弊也是正确的。可是,当前我国有一种现象,就是把针砭、自贬我们自己当成了重要的价值取向,甚至彻底否定中国,所揭示的完全是人性的负面因素。我国有一部电视剧叫《甄嬛传》,我认为它的艺术是精湛的、制作也是精良的。据说这部电视剧是模仿了韩国的一部叫《大长今》的电视剧。这两部电视剧,从艺术、制作来看,可能相差并不太多。但是,它的思想主题恐怕需要探讨。大长今的经历跟甄嬛的经历基本相似,但是结局不同。大长今基本是以善惩恶,最后以善的力量解决了问题。《甄嬛传》看完以后,感觉本来这个人很善良,最后却慢慢被逼到了恶的一面,在行为方式上也开始以恶制恶。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是要面对受众的,并且受众越大,所要承担的教化功能就越多。很多学生看完《甄嬛传》以后,包括大学生,真的“学会”了很多,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勾心斗角,完全没有和谐、善良可言。因此,这样的作品很值得反思。

(三)触及人们的心灵。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说,2000年或者2500年前,中国文化影响了韩国,最近100年日本文化影响了韩国,最近五年韩国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国和日本。为什么韩剧在我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从《蓝色生死恋》到《我的野蛮女友》,再到《大长今》,还有《来自星星的你》,为什么很多年轻人爱看,老同志也爱看?很重要的就是,触及人们的心灵。韩国电视剧一般描写的是小叙事,基本上以家庭为本位,弘扬的大都是亲情、爱情、友情。换句话说,韩剧更多叙述的是家庭,是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而且所表现的更多的是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孩子应该尊敬父母,兄弟姐妹之间应该有亲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中国文学艺术没有走向主体死亡,传统文化的主体理念可以为我们的艺术走向辉煌奠定基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应该是我们今天文学艺术的主体价值取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刘斌)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