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设”到“建成”:中国小康道路之探索(2)

从“建设”到“建成”:中国小康道路之探索(2)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对小康、小康社会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轮廓逐渐清晰。1986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荣氏亲属回国观光团部分成员和中国内地的荣氏亲属时,谈到了小康的目标,他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1986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贝宁总统、贝宁人民革命党主席克雷库时再次指出:“本世纪末中国会出现一个小康社会,虽然不富裕,但日子好过。那时国民生产总值可能达到一万亿美元,就是人均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下个世纪,在一千美元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还需要花三十年到五十年,设想那时的人口控制在十五亿,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六万亿美元。”由此可见,所谓小康,就是既非很富裕,也非很贫穷,而是处于从贫穷迈向富裕的过程中,是指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希冀并享有的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足。

1987年8月29日,中共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明确阐述了“三步走”战略: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其中包含了其关于小康社会的思想。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三大闭幕后,“三步走”发展战略通过舆论宣传家喻户晓。

经过全党全国人民20多年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到2000年底,我们胜利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我国人均 GDP达到了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当年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水平是2039美元,小康社会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