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的审议。
镜头2:代表向总书记表达农民心声
习近平连问农业生产
来自黑龙江省桦南县梨树乡和平村的孙斌代表发言时,代表农民感谢总书记对“三农”的关心支持。
习近平问,桦南县是不是以种植业为主,玉米分级收购优质玉米能占多大比重,产量上有没有区别,机械化程度如何。
孙斌一一作答,并说农民深知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一定加倍努力,种好地、多打粮,希望总书记百忙之中到黑龙江来考察。
习近平说,黑龙江农业很重要,将来去了肯定要看农业。
在会上,赫哲族80后代表刘蕾说,在兴边富民工程等政策帮扶下,赫哲族群众生活就像乌苏里船歌中唱的一样走上了幸福路。总书记说,乌苏里船歌我们早就耳熟能详。
他关心地问,现在还有多少人靠打鱼为生、江里的鱼还多不多。总书记强调,在发展道路上要发挥好制度优势,人数较少民族也都要奔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画外音: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黄金期。粮食连续高位增产,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与此同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些既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也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始终是萦回在习近平心头的“三农梦”。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代表团指出,“三农”向好,全局主动。2015年3月9日,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中国现阶段不是要不要农业的问题,而是在新形势下怎样迎难克艰、继续抓好的问题。今年两会期间,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再次强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耕地安全,兹事体大。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