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

以人为本的"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5)

——胡鞍钢解读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摘要: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奇迹,至2020年经历42年,从量变到部分质变再到根本质变(指不同的发展阶段),将一个世界最大规模的绝对贫困社会建设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小康社会,将一个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世界第二十九位贸易体建设成为世界第一位贸易体。

第三,协调发展目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实际上,在过去十年,这三大差别扩大的趋势,先后出现了根本逆转,呈现了“趋同”的趋势。为此,“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核心目标。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阶段,“十五”时期,城镇化率提高6.77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城镇化率提高6.96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城镇化率提高6.15个百分点;预计“十三五”时期,城镇化率预期目标将超过60%。(见表5)首要任务是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3个1亿)。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常住人口达到8.4亿人,比2015年增加7000万人,我们估计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会超过60%,常住人口会超过8.6亿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居住证制度,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户籍人口达到6.3亿人以上。这都会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差距缩小。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三生”统一协调,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发展各具特色小城镇、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等多样化的城市。

【光明独家特稿】胡鞍钢:以人为本的

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2004年以来,中国的地区差距呈现持续缩小的趋势,各地区人均GDP差异系数从2004年的75.1%下降至2014年的43.5%,下降了31.6个百分点,我们估计,到2020年,各地区人均GDP相对差异系数还会下降至40%以下(见表5)。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更高水平。这反映了实施“沿海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四大(板块)战略,即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取得了十分积极效果,也反映了市场机制促进人口流动、劳动力流动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形成了“两手合力”,促进中国地区发展差距持续缩小。目前,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扩展为“4+3”的新版本。在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的基础上,又加上“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基于“两横三纵”为特征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所涵盖20多个经济区(可以定义为“小格局”),进一步通过区域战略整合起来,形成国内区域发展的“大格局”,把国内区域与周边和沿线国家发展共同合作统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这将极大地重塑21世纪中国与世界经济地理。

继续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见表6)、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建设15.2万公里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建设沿海、沿江、沿边、沿线(“一带一路”)“四沿”大通道;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推进上海、天津、大连、厦门等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0公里;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实施“宽带中国”重大工程,98%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中国正在加速基础设施现代化,在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技术设备工程最先进,建成运营长度最长,覆盖国土面积最广,服务人口数量最多。

【光明独家特稿】胡鞍钢:以人为本的

责任编辑:李琨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