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向阳:推动新常态下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3)

胡向阳:推动新常态下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3)

坚持增量与优化并举的发展策略

新常态下,改善残疾人民生既需要挖掘残疾人及亲友的潜力,也需要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的责任。民生问题具有层次递进性,基本民生问题主要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涵盖了当前我国基本民生保障的内容。残疾人的基本民生问题由于自身特殊性还应将基本康复服务和无障碍服务纳入。中国残联最近开展的调查显示,我国残疾人基本民生困难仍然十分严重。近77万残疾人需要进行危房改造;近25万残疾儿童还没解决入学问题;96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需要脱贫;近1600万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500多万重度残疾人需要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大残疾人基本民生投入,有针对性地增加基本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为残疾人基本民生提供保障。

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对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有决定性影响。新常态下,政府在加大残疾人基本民生投入的同时,还应改革残疾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具体讲,应该努力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坚持凡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主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努力培育社会助残组织,坚持凡能由政府向社会助残组织购买服务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全面放开残疾人服务市场,采取购买服务、公办民营等方式,支持助残社会组织和各类市场主体投资、运营残疾人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康复、照料等服务;积极培育社会慈善力量,发挥社会慈善力量扶残助残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壮大社会助残志愿者队伍,激励、鼓励更多群众参与助残志愿服务行动。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