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规范权力运行秩序(3)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规范权力运行秩序(3)

第二、大力营造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氛围。在西方“政府权力的不断增长就需要对每一权力来源以新的制衡。”当年美国宪法起草者们力图主张的这一观点,早已经为发达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史所证实。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机制,在此之前需要营造监督与制约的氛围,使得人民群众有足够的力量监督国家公共权力,促使公共部门及其人员切实根据人民的意志和愿望进行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保障社会的政治民主,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营造这种监督和制约的氛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使民众有监督意识。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实行民主监督,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中要求“规范约束权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为民众制约、监督权力运行提供了依据。行政官员运用权力需要履职尽责为民服务,滥用权力就是违法犯罪,民众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对权力运行监督的勇气,才能改变人们对权力运行有正确的认识,权力才有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希望。最终使手握公权的行政官员摒弃特权等级思想,用好手中的公权,把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二是要使党员干部有自愿地接受被监督的意识。尧舜时代的行政长官,没有权力化身的意识,不以威严著称,而以亲民见长。“只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人民才会让你坐在台上”,政府部门应提高民众的话语权让接受监督成为一种习惯,党员干部要牢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章》中明确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公务员法》中也规定公务员应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的义务。因此党员干部要清醒的透视权力,做到“四个谨记”辩证的看待权力,自觉接受民众监督,做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用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善于“带着脚镣跳舞”。

第三、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体系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规定强化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完善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改进上下级机关监督,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⑥兵书上说,上下共欲者胜,制约、监督权利运行要“上下联动”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天下之事,不难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立,有犯者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法律的生命力也在于实施,建立完善权利运行监督体系并保证法律法规实施至关重要。有了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法律监督体系必然能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正如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所说“法律的权威源自人们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

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必然导致腐化和滥用,使我们党执政地位所削弱,影响党内和谐和执政能力。这对面临着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打击腐败的执政党来说,无疑加重了任务。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构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总目标,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提供了依据。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的法律制度建设,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①杜宴林.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方法论的检讨与重整【J】.法治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6期。P37.

②约翰·洛克.政府论.【M】.北京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③阿克顿.自由与权力.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10月1日出版

④明.薛碹.从政录.【M】

⑤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N】.重庆晨报.2014年10月24日

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10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