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自谦而敬人——中华传统礼仪的核心原则(2)

摘要:中华自古以道德立国,注重人格修为,为此而有许多德目,其中,敬与谦是两大核心范畴,是中国人处理对己与对人的基本方式,并且广泛体现在民生日用的礼仪之中。深入理解敬与谦的文化意义,对于弘扬中华传统礼仪,和谐人际关系,把道德教育落到实处,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文化本质是什么?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哪些异同?彭林教授从这两个问题入手,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精彩的回答。

二、敬与谦是中国文化的两大核心范畴

那么这些德目里,我们今天只谈两个东西,一个叫敬,一个叫谦。在中国文化里面这是非常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范畴。具体来说,是通过这两个来展现怎么对己、怎么对人的一个基本形式。那么,在我们传统中国文化里面,民生日用处处体现着对己谦、对人敬的理念。所以,我们今天学习中华礼仪,只有把这个东西吃透了,把它理解到位了,我们的道德教育,才真正地能够落到实处。我们社会要想和谐,也离不开敬和谦这两个核心的理念。下面我们具体来说一说。

礼主敬

当年北京申奥的时候,我有一次在央视参加一个节目的录制,非常荣幸,那次请的另一位嘉宾是外交部礼宾司的司长,但是他已经退下来了。那么我们两个人一聊,他说了一句话让我非常高兴。他说,礼这个东西,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表达尊敬,表达尊重。外宾到我们中国来访问,为什么要铺红地毯呢?为什么要让他检阅三军仪仗队呢?为什么放礼炮呢?这些东西能不能没有呢?不行,不通过这些形式,我们对这个国家元首的敬意展现不出来,这一套东西就是表达对这个国家的敬意。我们天安门升旗,为什么要有一百多个解放军持枪护送呢?为什么要有旗手和护旗手呢?你没有这样一个形式,我们对这一面国旗的敬意,展现不出来。

我听他讲了以后,我说太好了,您的这个意思在我们两千多年前的一个经典《孝经》里面已经说了,“礼者,敬而已矣。”礼这个东西,它无非就是表达一个尊敬罢了。我们古代有“五礼”:吉、凶、军、宾、嘉,这五个礼都是表达敬意。

我们还有一部书叫《礼记》,共四十九篇,第一篇叫《曲礼》。这个曲嘛,一个东西很长,我把它弄得弯弯曲曲,就变得很小了。所以第一篇《曲礼》,它都是讲生活里一些细小的礼节。里面很多格言,《礼记·曲礼》的第一句,就是“毋不敬”。现在我到外面去,经常会碰到一些人跟我讲,人要有恭敬心。这个话一些比较喜欢佛教的朋友最喜欢讲,人要有恭敬心。我说你这个话说得太对了,我们在两千多年前的《礼记》里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毋不敬”。对于我们民族,对待我们社会,对待我们的事业,对待我们的亲人朋友,不要有不敬之心。朱熹很赞成这句话,说这句话是整个《礼记》的一个纲领,我们人要有恭敬心。

还有一句话,这句话我觉得讲得也非常好,“夫礼者”,这个夫是语气词,要念成fú,没有实际意义,“夫礼者”,礼是什么呢?“自卑而尊人”,这个自卑,大家不要理解成卑躬屈膝,这“卑”是谦卑。所以我今天的题目把它改成谦了,否则有的人一看很愤怒。自卑?我们还要自卑感吗?不是的,你没有读懂,这“卑”是谦卑。天尊地卑,《易经》里面不是说吗,天是高,地是低。自己谦卑,我对人家要采取一个尊重的态度。

曾经有人批判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说中国传统文化要不得,它提倡礼,这个礼老是要尊敬上级,尊敬父母,这还搞得好啊?这是等级啊!不对,你没把这些话读过,甚至你没读懂。自卑而尊人要做到什么程度?“虽负贩者”,“虽”是即使,“负”是背负或者肩负,挑个担子、背个篓子,沿街叫卖的小贩,即使是这样一些人,他是弱势群体,但是他也必有尊严,他有他做人的尊严。哪怕是这样的人,我们在他们的面前,依然是自卑而尊人。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有钱,有身份、有地位,就看不起他们。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我们对待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态度,要尊重。我们在任何人的面前都应该谦卑,拿我们现在比较时髦的话,要低调。现在很多被“双规”的就是忘了这话,太高调,“我爸是李刚”。完了,他就忘了这个东西。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