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谦平:近代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形成(2)

陈谦平:近代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形成(2)

四、法国侵占西沙群岛

全面抗战爆发后,法国趁火打劫,于1938年7月初派兵占领西沙群岛。

对于法属印度支那武装部队占领西沙群岛的举动,中国外交部当即指令驻法大使顾维钧向法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表示“该群岛主权向属中国,法政府对该群岛之主张,中国从未承认”。而法国外长则声称:“为防海盗侵犯渔民,越政府复派少数警察驻该岛,以维持治安,实非占领”。法国政府还称此举是为了防止日本对东南亚的侵略。

7月18日,顾维钧奉命向法国外交部递交节略,声明“该岛主权属我,并保留一切权利”。而法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答称:“彼此主权问题可请放心,将来自应友谊解决。”

五、日本侵占中国南海诸岛

对于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当局派警察侵占中国西沙群岛的行动,日本当即予以强烈反对。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声称,“我们承认(西沙群岛)是属于中国领土”。日本驻法大使也到法国外交部表示抗议,“坚持该岛系属中国”。当然,中国政府和顾维钧都意识到,日本当时主张西沙群岛“主权之属华”,“甚至向法抗议”,其真正意图在窥伺西沙群岛。

1939年2月,日军占领海南岛,旋即占据西沙和南沙群岛,将岛上法国人及其雇佣人员全部驱离。不过,日本对于南海诸岛肆无忌惮地实施占领,并未引起法国的武装反击,英美等国也采取缄默态度。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在当时就是不争的事实。

被日侵占时期,南沙群岛成为日军向东南亚侵犯的前进基地,日军在岛上修建了潜艇基地、飞机场、电台、气象台、灯塔、浮标、修理厂等军事设施。太平洋战争后期,盟军空军数度对南沙群岛实施空袭,岛上所有建筑和设施都被摧毁。

六、中国收复南海主权的国际法依据

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的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同蒋介石共举行了4次会谈,构建了日本投降后亚太地区国际新秩序的框架。即:1.日本攫取中国之土地应归还中国;2.太平洋上日本所强占之岛屿,应永久予以剥夺;3.日本溃败后,应使朝鲜获得自由与独立;4.关于战后日本在华公私产业,应完全由中国政府接收。这就是《开罗宣言》的基本内容。1943年12月1日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举行会议。会前,罗斯福向斯大林通报了开罗会议内容,并将开罗宣言文本交给斯大林看。1943年11月30日,丘吉尔征询斯大林对于《开罗宣言》意见时,斯大林称他完全赞成“宣言及其全部内容”,并明确表示: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朝鲜应该独立,满洲、台湾和澎湖等岛屿应该回归中国”。

1945年7月26日发表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赋予了战后中国收回被日本侵占领土和海岛的权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