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鸡肋”何在?

全民阅读,“鸡肋”何在?

近几年,全民阅读一词逐渐兴起,时下很流行。上至政府,下至社区,都在提及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机关等更是把全民阅读推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

开卷有益,阅读有好处,要人人参与。这就是全民阅读的内在含义。理论上阐释这一点并不难。但是,知易行难,可能的好事变成现实的好事还有很多路要走。因为做实做细做好全民阅读并不容易,它有时候看起来很美,犹如水中月、镜中花。

是的,全民阅读来了,读书的人似乎多了,诵读经典、举办读书报告会、开展建设书香机关征文等活动此起彼伏。谁不愿意读书,哪个不喜欢成才?尽管如此,全民阅读在发展不平衡的同时,我们也要静心务实地分析其还有“软肋”、“鸡肋”等问题或不足。这就是它看起来很美却不容易有效落实到位的重要原因。

读书有用还是无用的命题是考量全民阅读的一只拦路虎。一方面,“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习改变生活”等有市场有例子,令人信服;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也有市场份额,也有鲜活例证。读书有用还是无用的角力和撕咬,多少会让一些人少阅读、不阅读。加之一些拔苗助长、填鸭式的教育、形式化的东西等也在扼杀人们的学习热情,全民阅读要名副其实确实不容易。

全民阅读是有成本的有条件的。现在,因为家庭困难等原因辍学者也会有。一个人不读书或读书少,自然会影响其日后的自学提升,全民阅读人口质量如何不容乐观。有书读不等于能读书,比如不少纸质书身价半百(单册书价格超过50元),对许多读书人而言,买不起书,读书贵,读书难了。

全民阅读的科技含量还不高。目前电子书尤其是听书(听书是用听的方式来“看书”,是用耳朵听专业人士按书上的内容讲故事)的比重不高。大学生使用电子书的多一些,视力不好的有条件的老人可能听书也多一点。

公共场所的免费读物少。出门旅游的人往往有这个经验,当前无论是机场还是候车室,旅客上机或登车前可选择的免费读物要么没有,要么不多,事实上就是缺少应有的免费阅读刊物。一些宾馆能提供当天的报纸,许多宾馆书报夹里的报刊往往是几周前的报纸或半年前的杂志。读之无物,或缺乏新鲜感,读之索然,怎么行?

城乡二元结构在阅读方面的表现之一是——基层一般匮乏阅读物。比如,农村村组一级没有报刊亭,有的常年见不到一份当地报刊。与此同时,机关的报刊订购了不少,可是没有几个人阅读它们。一般家庭书籍过百册者的不多,没有数质足够的书,又谈何全民阅读家庭化、大众化?

针对全民阅读存在的上述问题(即“软肋”和“鸡肋”),需要全社会统一思想,提高对全民阅读的再认识,加大对全民阅读的推介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对症下药,消除“软肋”,把“鸡肋”变成鸡排,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做到:

继续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氛围,真正使经济发展转型步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此,一是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有关政策,为人们通过阅读提升素质、创造财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提高有力的制度安排;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大力疏通阅读改变生活、知识创造财富的通道,为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商、学而优则用等提供赛马场而不是相马场;三是积极选树读书有用的好典型,积极复制阅读有用的案例,如在建设书香机关、打造学习型单位等的同时,应该通过学用结合、“三下乡”、城乡互带互学、志愿者指导示范学习等平台循序渐进地提升全民阅读的水平和档次。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