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是关于陵园底部的形状,为什么做成这形状,比如覆斗形?为什么搁在中央?为什么弄四个门?为什么一个墓要开四个道,有一个道不就行了?他面向四方,为什么呢?因为陵园是仿造皇宫做的,皇宫不就四个门嘛。南边有天安门,北边有神武门,东边有东华门,西边有西华门。因为有东西南北四方嘛,所以要做四个门。为什么放中央呢?因为那天下东西南北中,国王或者皇帝他认为他是最中心的。这种理念实际在通过这些东西传达出去,传达出去目的是什么呢?通过一种物化的东西,在政治上要认可他。我是中心,都要围绕着我,我四面八方都要管。老百姓家可以只开一个门,我必须开四个门,老百姓挖墓只有一个墓道进去。
这是在汉代,当然到了明十三陵就不一样了。明十三陵在山里修的,它不能四个洞子,也不安全,也费工,只是在他的陵园设四个门。陵园到底哪个是正门,为什么要定出这方位呢?定出方位解释好多现象,比如现在我们一般说坐北朝南,你们到清东陵、清西陵、明十三陵去看,一般都是坐北朝南,方向有点偏,但大方向是坐北朝南。我们的房子也是坐北朝南,但是这个礼仪变化不是。早期秦始皇陵是坐西朝东,西汉帝陵一般都是坐西朝东。坐北朝南作为帝王陵墓的正式变化,可能到东汉了。知道了这个东西,你就可以解释好多现象了。
西汉陵寝建筑主要包括陵庙、寝殿(上供的地方)、便殿(放东西的地方)、寺吏舍(相关的服务人员)、食官(做上供用的东西的地方),这些东西实际是生前的宫殿里的建筑在那里的再现。
陵寝建筑从早期发展到建在陵园之中,到以后搁到小陵园之外, 大陵园之内,这是什么时变的?变了以后说明什么?比如,陵寝烧香上供的东西变出来,就好像现在故宫一样,你不能在太和殿前头、旁边搁那么一个烧香的,或者一个仓库、一般活动地方,你要搁到偏院里去。我想可能是这个理念,突出帝陵,突出皇帝的办公大殿,就跟故宫突出太和殿一样。他要突出陵墓本身,我想是这个原因。
陵寝建筑是陵墓建设的重点从王国时代的地下,转变为地上的突出反映。我们现在总谈这个墓葬,我坚持一种观点,人类随着丧葬制度的变化,陵寝建筑越来越实际,是给别人看的, 不是给死人的。说是纪念他,不如说为了自己。比如十三陵,长陵大殿和太和殿一样,用的楠木直径比太和殿还要大。就跟现在一样,办丧事的时候,办得特别大、特别张扬。如果有一些人特别有功绩,对人们留下特别好的印象,我们一方面是追悼他,另一方面是为了宣扬他。古代也是这样,从地下逐渐反映到了地上,从给死人办事变成了为活人服务。
因此,陵葬墓好多建筑,都是通过这些建筑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曹操墓,曹操当年修完了以后,在曹操墓上就有陵寝建筑,它叫陵屋,不是殿。规模小,就跟房子一样。房子里有什么呢?画了一圈壁画,其中有一个壁画内容什么呢?一个姓于的将军,叫于禁。他和孙权打仗的时候被俘虏了,后又放了他了。曹操的儿子曹丕,就把当时的故事画在给曹操烧香上供的大殿里去了。于禁被东吴放回来了以后,按道理叛徒就该杀了。曹丕没杀他,他为了收买人心,让他去到曹操墓去祭奠他父亲。于禁从洛阳就到了安阳了,去祭奠,进去一看,烧香上供的房子里的壁画,正是画的他怎么投降的。禁感到特别惭愧,闷闷不乐,后来就死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