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五年规划与中国奇迹

胡鞍钢:五年规划与中国奇迹

■中国奇迹之谜:五年规划

中国的发展之路,无论是从历史比较看,还是从国际比较看,都是独一无二的。从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迅速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一个具有比较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现代教育科技体系的现代大国,基于前30年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经济起飞阶段,更是塑造了全球经济史上独特的经济增长奇迹,从世界第十大经济体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第29位贸易体成为第一大贸易体。

在中国发展奇迹背后,实质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改进、不断现代化的具体体现。而国家五年规划是中国最重要的国家治理能力之一,其具有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推进中央政府履行宏观调控职责、地方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的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认为,五年规划是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独有优势的集中体现。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五年规划是一种不同于单一市场经济思维的特有发展方式,而与前苏东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不断改革、勇于创新、独特的五年规划,显示了极大的生命力和特有的制度优势,已经为世界所关注、所惊叹。

■五年规划的制度变迁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动、变革、适应、创新的过程,其中五年规划的制度创新及变迁主动适应并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夯实。这是一个学习、实践、试错和创新过程,不仅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也明显改善了国家治理绩效。

五年规划的实质是国家通过国家治理能力对未来发展的重大目标进行制定,推进和完成的过程。从既往12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程来看,中国的五年计划或规划呈现治理目标和指标完成率不断提高的趋势。我们通过目标一致法对五年规划进行专业化定量研究,可以发现从“十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中国的五年治理目标完成率不断提高,“十五”计划目标完成率为64.3%,其中经济结构、节能环保指标均未实现;“十一五”规划达到86.4%,其中经济结构、研发投入指标均未实现,但节能减排质保均完成;“十二五”规划首次达到了96%,24个量化指标当中,仅有一个指标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和五年规划的成功。

五年规划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呈现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趋势。在“六五”计划时期,五年计划的目标还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领域,约占60%以上,所设定的主要目标和指标大部分为工农业各主要生产产品,而且还是指令性计划指标。而随着中国国家治理的不断深化,五年规划的目标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八五”计划开始,五年计划从“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改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治理目标中工农业产量指标大幅减少,宏观经济社会指标迅速增加,特别是治理目标开始涉及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和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而“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五年规划的定位和治理目标,五年规划治理目标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发展领域变为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等四大领域。其中社会发展、科教发展和资源环境指标所在比例不断上升,采用了约束性指标制度,将地方政府需要履行的基本职能,如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治理目标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这充分体现了五年规划在治理手段上的进步。而从五年规划的实施过程来看,也确实在各个方面推动了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以资源环境为例,在“十一五”规划将资源环境纳入到约束性指标之后,中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先后在2006-2007年期间达到历史最高点,在人均GDP相对较低的阶段就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下降,在环境治理领域率先实现了绿色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