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华:践行共享发展理念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2)

彭清华:践行共享发展理念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2)

二、民生显著改善是广西“十二五”发展的突出亮点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情牵百姓、心系民生,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主动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新要求,坚持把惠民生放在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推进,为增进人民福祉想实招、使硬招、出高招,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向亿万人民交出了一份厚实的民生成绩单。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边疆巩固安宁。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台了一系列民生领域的政策措施,办成了一大批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的实事好事,掀开了民生发展新的一页。

打牢民生基础,全力做大发展蛋糕。民生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我们立足广西独特的发展优势,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加快构建“三区统筹”格局,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断壮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综合实力,缩小地区和城乡发展差距。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相当于2010年的1.76倍,财政收入相当于2010年的1.9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9.7%和12.7%,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近年来,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我区经济同样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增幅放缓。“钱袋子”虽紧,但我们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着力优化结构、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确保了民生投入比例不降、增速不减。“十二五”时期,我区财政投入民生资金占比始终保持在70%以上,到2015年末,全区财政民生支出规模达1.25万亿元,年均增长17.2%,有力推动了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险以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公益文化等事业发展。

强调问题导向,聚焦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民生问题。我们瞄准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每年的“为民办实事”工程为载体,大力推进社保、教育、安居、文化、交通、环境等民生建设,千方百计让教育更普惠、看病更方便、出行更便捷、生态更优美,让越来越多群众增强获得感。比如,在西部省区中率先全面实施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障,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超额完成“十二五”任务;全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区通高速公路的县(市)达87个、通达率80%,高铁通车里程1700多公里,全区14个设区市11个开通了高铁动车,群众“出行难”问题大大缓解。

紧盯薄弱环节,积极扩大“老少边穷”地区民生覆盖面。广西有84个革命老区县、28个国家级贫困县、12个民族自治县、8个边境县(市、区),有35个县属于石漠化片区。我们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资金、项目向这些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基础差、民生欠账多地区倾斜。“十二五”时期,广西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39亿元,用于解决部分特殊困难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生问题,投入24亿元开展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解决了大石山区159万人的饮水困难,有效推动了边境地区兴边富民、民族地区团结进步、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