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打造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核安全峰会的帷幕虽已落下,但全球核安全治理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始。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日在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连日来引发持续性影响。

学者认为,继2014年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后,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指明了落实核安全观的“路线图”,提出了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建设的中国方案,展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

核安全治理进入“后峰会时代”

和平利用核能事业,如同普罗米修斯带到人间的火种,为人类发展点燃希望之火。但与之相伴的核安全风险和挑战,也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高悬于人类头顶。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樊吉社举例说,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据库统计,1993—2014年,全球共有442起涉及非授权获取核材料或相关犯罪活动的事件,714起涉及核材料失窃或丢失的事件,其他涉及核材料非授权活动的事件也有1526起。“很多证据表明,恐怖组织有染指核材料、制造核恐怖的意图。核材料的安保问题不容乐观。”

面对核恐怖主义这个全人类的公敌,加强国际合作是筑牢国际核安全防线的重要保障。始于2010年的核安全峰会,启动了国际核安全事业的助推器。在6年的峰会进程中,全球核安全治理逐步从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变成全球共同参与。作为最后一届国家元首级核安全峰会,此届峰会的收官,意味着全球核安全治理将从“峰会模式”转向“常态模式”。在“后峰会时代”,国际社会应如何提升核安全合作水平,是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员赵通看来,进入“后峰会时代”的全球核安全治理,应赋予现有国际组织和机制更多的权限和资源,将其作为未来核安全国际合作的坚实平台。例如,要以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核心,协调、整合全球核安全资源;继续发挥联合国作为最大政府间国际组织在核安全议题上的作用;推动更多国家签署并批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其修订案,以该公约的定期审议大会为契机,推进核安全治理进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