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工智能”正催生一场新的工业革命(2)

“互联网+人工智能”正催生一场新的工业革命(2)

对人工智能如此的快速发展人们也产生了一些忧虑。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教授多次表示,如果人工智能拥有自我意志,能够对自身设计进行自我改进,那么很快人类将无法与之抗衡。2015年7月,包括霍金、马斯克、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内的多名学者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禁止自动化武器,从而避免引发军备竞赛,产生比冷战更危险的态势。著名美国实业家雷·库茨维尔预计21世纪的40年代将会出现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奇点”。为此,由谷歌和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及若干科技界专家联合建立了一个“奇点大学”,专门来研究如何应对这一“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人们同样担心的是,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会严重威胁到劳动人口的就业。未来智能机器人不但可以替代低端、低技能蓝领工作,还有可能冲击知识密集型工作和服务类岗位。美国美林银行预测未来英国将有35%工作被机器人取代,而美国这一比例有可能高达47%。

当然,对这一问题持乐观态度的人也不少。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世界上总有些工作需要如同情心、创造力、判断力等人类独有的特质,这些是机器难以胜任的。华盛顿皮尤研究中心一个调查显示,有52%专家预期,虽然2025年很多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创造的岗位会比被取代的岗位多。

“互联网+”带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突破

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我国大体上能够与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同步。近年来,我国在视觉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识别、语音识别、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很多智能科技成果已进入实际应用。

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已在人工智能领域上布局。2013年百度成立了我国首个深度学习研究院,该院的“百度大脑计划”融合了深度学习算法等多项技术,拥有200亿个参数,构成了一套巨大的深度神经网络。目前,通过“百度大脑”的参与,语音识别的相对错误率降低了20%-30%,扫描文本图像生成汉字文本的相对错误率降低了30%。今天的“百度大脑”已达到相当于两到三岁孩子的智力水平。阿里巴巴则研发并对外开放了我国首个人工智能计算平台“DTPAI”。开发者可通过简单拖拽方式完成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该平台是基于阿里云大数据处理平台“ODPS”构建的,后者可在6小时内处理相当于1亿部高清电影容量的数据。全球掌握这种能力的只有谷歌、亚马逊等几个公司。腾讯公司则研发与对外开放了视觉识别平台“腾讯优图”。它在人脸识别上达到了稳居世界前列的99.5%以上准确率,即将在微众银行、财付通等相关产品中大规模应用。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还有近百家创业公司,业务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商业智能及视觉识别等技术领域。科大讯飞的“讯飞超脑”计划,京东公司的智能聊天机器人等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据估计,2014年我国智能语音交互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人民币,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产业规模达100亿元人民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