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在钓鱼岛赢得尊严 才能在南海赢得尊重(3)

张文木:在钓鱼岛赢得尊严 才能在南海赢得尊重(3)

——从《钓鱼岛应成东亚“模范摩擦海域”》社评说开去

附录:关于钓鱼岛和南海问题的讨论文章

社评:钓鱼岛应成东亚“模范摩擦海域”(环球时报)

日本航空自卫队日前出动战机拦截接近钓鱼岛空域的中国军机,日方承认,当时中国军机并未进入所谓“日本领空”。既如此,日本战机拦截中国军机的“合法性”何在?

中日都对钓鱼岛宣示主权,该岛虽目前处于日方的实际控制下,但这绝非钓鱼岛的“唯一现实”。钓鱼岛在国际上属于争议领土,中国明确宣布它是中国主权的一部分,中国大陆及台湾都不接受日本对它的所谓“控制”,它的未来归属是存在变数的。所有这一切,都是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的“现实”。

随着中国加快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在上升。它不接受中国关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而是企图强化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这带来了中方的反对,中方执法船、军机以及民船在钓鱼岛海域加强存在是必然的。双方在这一海域的摩擦趋于常态化。

客观而言,中日双方目前都没有在钓鱼岛主权上向后退的政治空间,通过战争手段解决钓鱼岛争端,在东北亚当前的战略环境下亦不可思议。双方只有将当前的摩擦安全化,不使之掀翻两国关系,才是为淡化钓鱼岛危机找到一条实事求是的出路。

在钓鱼岛争端中,日本作为实际控制方有一定优势。中国相对被动。中国社会对这种不利的客观性应有足够的认识。我们的所有保钓活动都不得不以此为出发点。

钓鱼岛的真实情形是,日本没有力量阻止中国对钓鱼岛宣示主权,以及阻止中方采取的具体行动。日本没有力量排除该岛主权的“争议性”。另一方面,中国也没有力量现在就“收回”钓鱼岛,中国宣示对钓鱼岛的主权,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能实现这一主权,中国保钓行动的实际效果,是保持并强化了钓鱼岛主权在国际法和世界舆论层面的争议性。

由于日本的政策目标是尽可能固化对钓鱼岛的控制,消除它的“主权争议”,与中国的政策目标正相反,这使得中日双方围绕钓鱼岛的尖锐对立将长期存在,地区和平稳定有可能因此受到间歇性冲击。

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伸张必须坚决,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中国可以用来做这件事的手段将越来越多,中国不应对使用现有的以及新的手段存有犹豫。由于中日对钓鱼岛的主权要求是百分之百的零和对立,而两国又都不想为此爆发全面战争,钓鱼岛情况的实际摇摆,就取决于双方谁投入力量更坚决,谁采取的手段更智慧。

日本动用战机拦截在钓鱼岛空域之外的中国军机,这是它在向中国表达“不惜擦枪走火”的意志。中国必须表现出同样的、甚至更坚定的意志。中国的执法船、军舰、军机,以及将要服役的航母,都应在钓鱼岛海域不断出现,向日本传达该岛是中国领土的坚定宣示。这不是要和日本打仗,但也绝不是惧怕擦枪走火,中国有能力承受在钓鱼岛发生的一切。

日本不要以为它可以用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吓住中国,它应当现实,给中国在钓鱼岛地区宣示主权留下空间,并配合中国共同管理好双方不断增加的“摩擦”。我们希望钓鱼岛海域成为东亚的“模范摩擦海域”,而不是中日走向摊牌的真正擂台。

[1] 王绳祖等编选:《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876页。

[2] 王绳祖等编选:《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859页。

[3] 转引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10卷(1970-1979),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327页。

[4] 转引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10卷(1970-1979),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328页。

[5] 关于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文件形成过程,参阅廉德瑰著:《美国与中日关系的演变(1949-1972)》,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242-266页。

[6] 转引自王向远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6页。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